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02,殷
□戌卜, 貞見百牛, 㲹用自上示。

甲骨文合集1354,殷
貞成日二牛。

甲骨文合集1520,殷
貞翌乙亥㞢于祖乙三牛。見夷牛。

甲骨文合集19761,殷
丁卯卜, 王, 兄戊牛。

甲骨文合集20664,殷
……乙……十牛。

牛方鼎,殷周金文集成1102,殷
牛。

牛鼎,殷周金文集成1103,殷或西周早期
牛。

牛鼎,殷周金文集成1104,殷或西周早期
牛。

亢鼎,上海博物館集刊8期,西周早期
牛一。

叔簋,殷周金文集成4132,西周早期
王姜史(使)(叔)事于大(保),(賞)(叔)(鬱)鬯白金(芻)牛。

友簋,殷周金文集成4194,西周中期
易(賜)牛三, (友)既(拜)𩒨首。

師㝨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3, 西周晚期
敺孚(俘)士女羊牛。

噩君啓車節,殷周金文集成12110,戰國
毋載金革黽(箭), 女(如)馬女(如)牛女(如)(犆), 屯十台(以)堂(當)一車。

包山楚簡·文書125,戰國
東敔公舒痺、 敔司馬𪤝牛皆言曰……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22,戰國
僮(童)牛之(梏)。

居延新簡EPF22.22,西漢
育出牛一頭。

漢印文字徵
牛牢賀印。

漢印文字徵補遺
牛勝之印。

張景造土牛碑,東漢
願以家錢,義作土牛,上瓦屋、欄楯、什物,歲歲作治。

寇憑墓誌,北魏
君以牛刀暫割,則弦歌誦路。

司馬遵業墓誌,北齊
朝廷獎異褒賢,仍申本授,綸言狎委,牛酒相友。
《説文》: “牛, 大牲也。 牛, 件也; 件, 事理也。 象角頭三、 封、 之形。 凡牛之屬皆从牛。”
“牛”爲象形字,商代牛鼎的“牛”字狀牛頭惟妙惟肖,線條化之後就成了古文字中常見的形體。許慎象 “封(肩甲墳起之處)、尾之形”的説法不可據。戰國文字中某些“牛”字已將本來彎曲的牛角變得不那麽彎曲,爲漢隸和楷書寫法奠定了基礎。
作爲族徽、器名的金文 “牛”多是象形程度很高的字。甲金文中也有一些牛字從側視角度描摹牛的全形。
“牛”爲漢語基本詞,詞義古今一貫。

牛,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用牛頭形象代表牛,象形。卜辭、銘文用本義。金文第一字形是族徽文字,第二字形已經完全綫條化,表現了漢字發展跨越式的進步。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

★常◎常


niú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长有两角的牛头之形,隶定为“牛”。本义为一种哺乳动物,引申为脾气固执、性情骄傲、有本领、有办法等。
【辨析】
以“牛”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牛或牲畜有关,如“犊(小牛)、牯(公牛)、牦(牛名)、牟(牛叫声)、牧(放牧)、牢(牲畜圈)、犒(用牛羊猪肉和酒等慰劳军队)”。

(niú)

上曲者,角也。“丨”之上爲項之高聳處,中則身,末則尾。“一”則後足也。此自後視之之形。牛行下首,故不作首。又無前足者,爲腹所蔽也。

niú

【析形】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字形像正面看牛头的形象,上部像内环的牛角,下部左右两撇像牛耳,中间一竖表示牛头主体。
【释义】《说文》:“大牲也。”本义是牛。在传统文化中,牛的形象是体格健壮、埋头苦干、甘愿奉献的典型代表。牛是中国农业社会中主要的农耕工具,故牛被赋予了许多文化意义:如健壮如牛、力大如牛。老黄牛、俯首甘为孺子牛等是人们对勤奋工作的人的高度赞颂。牛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二。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pictograph character.The character in Oracle and Bronze Inscriptions is shaped like a cattle's head with its upper part as the cattle's horns and the lower part as the cattle's ears,and the middle vertical as the main part of cattle head.
【original meaning】Cattle.

*ngwəv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事也, 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也。凡牛之屬皆从牛。(二篇上)
牛頭形,部分特徵代表全體。

(niú)

,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属皆从牛。”(语求切)
徐锴《系传》:“件若言物一件二件,大则可分也。封,高起也。”段玉裁注:“角头三者,谓上三岐者,象两角与头为三也。……封者,谓中画象封也。封者,肩甲坟起之处。字亦作犎。尾者,谓直画下垂象尾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封谓领脊高起也,一象之。”
甲骨文或作,或作,字形上象内环的牛角,下象简化的牛头。字形应当是牛头的线条化写法,并无封、尾之象。古人认为大牲畜中,牛最大,所以许慎说“大牲也”。牛在古代农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考古资料得知,在河南、山东、内蒙、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有牛骨发现,在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有水牛的骨骸,表明水牛的饲养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安阳殷墟出土的大量卜骨,就多取材于牛的肩胛骨。牛在商代也大量用于祭祀,这在卜辞里有明确的记载。牛在商周时代被大量饲养,其地位与马相当。《诗·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这首诗描绘了野外放牧牛羊成群的景象。殷周时期,在一些重大仪式中均用牛,古代战争中俘获牛还作为一种荣耀镌刻于铜器。如小盂鼎:“俘牛三百五十五牛。”周还有专门的职官“牛人”,掌管饲养“国之公牛”。[1]
牛部共收字四十四个,重文一个。如:“牟,牛鸣也。”字形象牛之上增加一曲线表示“声气从口出”。后来“牟”借为“谋”,又增加义符,为“哞”。又:“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niú

(4画)

【提示】末笔是竖。牛用作偏旁“牜” 时, 笔顺为牜, 末笔是提。

*niú

4画 牛部 
(1) 家畜名。身体大,有力气,容易饲养。
(2) 比喻执拗或高傲: ~脾气|犯~劲|~气。
(3) 星宿(xiù)名。
 1. 二十八宿之一: 气冲~斗。
 2. 指牵牛星: ~女(女,织女星)。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