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 ) 甲骨文合集14323,殷 帝于南犬。
 甲骨文合集14332,殷 帝于北二犬卯。
 甲骨文合集1811,殷 癸未犬□。
 甲骨文合集5676,殷 貞犬㞢眢。
 甲骨文合集28877,殷 犬亡災。
 甲骨文合集17136,殷 不犬其老。
 亞犬戈,殷周金文集成10840,殷 亞犬。
 犬爵,殷周金文集成7525,殷 犬。
 犬觚,殷周金文集成6647,殷 犬。
 婦 觚, 殷周金文集成7287, 殷 亞犬。
 子作父戊觶,殷周金文集成6496,殷 犬山刀。
 犬父己卣,殷周金文集成4957,殷 犬父己。
 丁犬卣,殷周金文集成4826,殷 丁犬。

犬犬魚父乙鼎, 殷周金文集成2117,殷
犬犬魚父乙。
 犬父丙鼎,殷周金文集成1565,殷 犬父丙。
 車犬父戊爵,殷周金文集成8921,西周早期 車犬父戊。
 史犬觶,殷周金文集成6168,西周早期 史犬。
 員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695,西周中期 王令𪔅(員)𡙕(執)犬。
 侯馬盟書1:55,春秋 犬。
 古陶文彙編1.103,戰國 豕它犬。
 古陶文彙編3.64,戰國 繇 夻匋里犬。
 古陶文彙編3.65,戰國 繇 夻匋里犬。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139,戰國 犬。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109,戰國 犬。
 包山楚簡·文書6,戰國
(夏)犬、 新官連囂郙趞、犇(奔)得受之。
 包山楚簡·卜筮祭禱記録233,戰國
禱行一白犬、 酉飤。
 新蔡葛陵楚墓·甲一2,戰國 一犬,門一羊。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7,戰國至秦 河(呵)禁所殺犬。
 秦印文字彙編 求犬。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雜禁方1,西漢 又(有)犬善皋(嗥)於亶(壇)與門。
 張家山漢簡·算數書34,西漢 犬出十五錢七分六。
 居延新簡EPF19.12,西漢 犬𥿉二兩。
 漢印文字徵 王犬私印。
 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東漢 出王家錢給犬酒直。
 元瞻墓誌,北魏 吴人息烽,夜犬莫吠。
 元寳建墓誌,東魏 内無聲色之好,野絶犬馬之娱。
 楊執一墓誌,唐 不戰而犬羊自服。 《説文》: “犬,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 ‘視犬之字如畫狗也。’ 凡犬之屬皆从犬。” 象形字,甲骨文與早期金文酷肖狗側面之形,後字形線條化。漢代已偶見與今隸形同字形。實物文字中多用其本義。
犬★常◎常
quǎn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狗形,隶定为“犬”。狗,一种常见的家畜。 【辨析】 ❶以“犬”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兽(特别是犬)有关,大致可分为五类:a.指兽(犬)的名称,如“獸(兽)、狗、狼、狐、猿、猴、狍、猩”;b.指兽(犬)一样的性情,如“猛、狂、狰狞”;c.指兽(犬)的动作,如“吠”“狺”;d.指人对兽施加的动作,如“狩、猎、獲(获)”;e.古代对少数民族侮辱性的称呼,如“狄、猺(今作“瑶”)、獞(后作“僮”,今作“壮”)”。 ❷以“犬”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quǎn:畎。 犬quǎn甲、金、篆都是象形字。作偏旁写作“犭”,生成的字很多。作意符生成的字有吠、猋。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quǎn 畎(田间的小道) 相关链接 猋(biāo),意思是三只狗竞相奔跑,本义为迅速。以“猋”为声符兼表意的字有“飙”。“飚”同“飙”,“犬”变为“火”可能是讹误。 犬 (quǎn)上象頭、耳,下衹兩足者。凡善走之物,多作兩足,如兔兕之類;或曲其足,如鹿㲋之類。疾走則足曲,且走既疾則恍忽衹見兩足也。 【按】㲋,音chuò,一種象兔而比兔大的青色的獸,見下。 犬quǎn(4画)
 *犬quǎn4画 犬部 狗: 警~|猎~|牧羊~|鸡~不宁|效~马之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