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 )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5,戰國至秦 聞吏民犯法爲閒私者不止。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26,戰國至秦 虎欲犯。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生法而弗敢犯殹(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以犯尚民之眾。
 居延新簡EPT59.160,西漢 有犯者輒言如詔書。
 居延新簡EPT59.161,西漢 謹案: 部𨼾六所、 吏七人、卒廿四人,毋犯四時禁者謁報,敢言之。
 漢印文字徵 成犯。
 子游殘碑,東漢 事人犯而勿欺。
 公孫猗墓誌,北魏 儼然難犯,見憚于世。
 元悰墓誌,東魏 無思犯禮,莫敢隱情。
 李信墓誌,唐 君往爲天驕犯塞。 《説文》: “犯,侵也。从犬巳聲。” 段玉裁注改爲 “ ”聲。 甲骨文假“凡”作“犯”。 《甲骨文合集》8662: “壬戌卜, 方其凡(犯)。”上博楚簡假“𨊠”作“犯”。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政(乙篇)》簡3: “恥則𨊠(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弟子問》簡10: “夫 (以)眾𨊠(犯) (難)。”
犯★常◎常
fàn形声,从犬, .jpg) (xiān)声,本义为侵犯,引申为发生抵触、犯罪的人、发作、值得等。 犯fàn(5画)
 【提示】右边是, 不是巳。 *犯fàn5画 犬部 (1) 侵害;进攻: 侵~|进~|井水不~河水。 (2) 抵触;违反: ~法|~规|~忌讳|明知故~。 (3) 犯罪的人: 战~|罪~|主~|杀人~。 (4) 发作;发生: ~病|~错误|~脾气|他的老毛病又~了。 (5) 值得: ~得着|~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