猒( ) 沈子它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30,西周早期 乃沈子 (妹)克蔑見猒(厭)于公。 按: 从口,《説文》从甘乃从口之誤。从口當是以犬口銜肉食,會“飽”之意。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皇天引猒(厭)氒德。
 魯士商𠭯簋, 殷周金文集成4111,西周晚期 魯士商 (𠭯)肈(肇)乍(作)朕皇考弔(叔)猒父(尊) (簋)。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46,戰國 《寺(詩)》員(云): “我龜既猒(厭)不我告猷。”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12,戰國
=( )(狷)人,戁(難)爲從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孔子見季𧻚子20, 戰國 女(如)夫見人不(狡), 䎽(聞)豊(禮)不券(倦)。 按: 右旁疑乃“犬”之訛。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天下樂推而弗猒(厭)也。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西漢 毋猒(厭)其所生。 《説文》:“猒, 飽也。从甘从肰。 , 猒或从㠯。 ” 見於古文字的“猒”从口从犬从肉,以犬口銜肉食會 “飽”之意,小篆訛“口”爲 “甘”。《説文》从甘乃从口之誤。
猒 (yàn)古“饜”字。从甘、肰。 【按】猒,古文作 ,從犬口食肉會意飽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