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篆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邑(城邑),从冄(冉,在这里表胡须),会人多长毛发的西部国邑之意。冄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那。
【本义】《说文·邑部》:“那,西夷国。从邑,冄声。安定有朝那县。”本义为西夷国名。
【演变】那,读nuo,本义指西夷国名。由于这一地区的人多长胡须毛发,故引申泛指
❶ 多:不戢不难,受福不(语助词)~|此人~解我意。俗语说“女要俏,一身孝;男要俏,一身毛”,多毛发是男子之美,故又引申指
❷ 美好:人儿~,花灯姹,淡月梅横钗玉挂。又用作
❸ 如何、奈何的兼词(合音合言):牛则有皮,犀兕尚多,弃甲则~|~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又读na,借作疑问代词,表示
❹ 疑问:处分适兄意,~得自任专。此义后另加义符“口”写作“哪”来表示。又读na,借作指示代词,表示
❺ 远指:青嶂者(这)边来已熟,红尘~畔去应疏。口语中又读nei,是
❻ “那一”的合音(但指数量不限于一):~些年|~年月。○哪,从口那声。读na,用作疑问代词,是“那”的后起字,吕淑湘认为是由“若”演变来的。后面跟数量词时,表示
❶ 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确定:~条道好走? |~几个人成绩好?又相当于
❷ 什么:你要知道~是好~是坏。又表示
❸ 反问:~能说话不算话? 又读·na,用作
❹ 语气词,是“啊”的变体(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时,啊变成哪):天~! |加油干~!
【组字】那,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说文》部首。现今仍归入邑部。凡从那取义的字皆与柔弱、美好等义有关。
以那作声兼义符的字有:娜、哪。
以那作声符的字有: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