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 ) 甲骨文合集3420,殷 [丁酉]卜, 曰白 [凡]人[其]眉。 按: 方國名。
 甲骨文合集3421,殷 [丁酉]卜, 曰白 凡人其眉。
 甲骨文合集17221,殷 貞王 隹眉……
 甲骨文合集28361,殷 ……王其射……麋,眉日…… 按: 讀“彌”,義爲“終”。
 甲骨文合集19068,殷 □酉[卜], [貞]……𠬝眉及不。 按: 方國名。
 甲骨文合集673,殷 戊午卜,眉氏及不。
 愙鼎,殷周金文集成2705,西周中期 兄(貺)氒師眉。 按: 人名。
 九年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831,西周中期 眉敖者膚卓事(使)見(覲)于王。 按: 眉敖,方國名。
 漢印文字徵補遺 佛眉。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所以斂眉長歎,念昔追遠。
 胡明相墓誌,北魏 豈圖八眉之門不樹,兩童之慶未融。
 李謙墓誌,唐 宜介眉壽,以祐邦家。
 王守質墓誌,唐 後夫人北平陽氏秦首蛾眉, 婉孌婦德。 《説文》: “眉,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凡眉之屬皆从眉。” 甲骨文“眉”字本象眉毛之形,字形下部的“目”的存在,只是爲了證明其上的構形成分乃是眉毛,而非其他毛狀物,起的是附加性説明作用。金文“眉”字眉毛之形或有變訛(如九年衛鼎),小篆之構形承襲並放大之,故有“上象頟理也”之誤説。
眉★常◎常
méi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目上有眉毛之形,隶定为“眉”。本义为眉毛,引申为物体的上端或边侧。 【辨析】 ❶以“眉”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mei,但声调不同。méi:嵋、湄、猸、楣、镅、鹛∣mèi:媚。 ❷眉/楣 见272页“楣”。 眉méi (甲) (篆) 甲骨文为眼睛之上一行波浪线,似为象形(或指事)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mei 阳平:楣(倒楣) 嵋(峨嵋山) 湄(《说文》:“水草交为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蒹葭》) 猸(生活在水边,毛皮珍贵) 镅(金属元素) 鹛(画眉之类的小鸟) 去声:媚(妩媚)
眉méi(9画)
 【提示】目,中间两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眉méi9画 目部 (1) 眉毛: 眼~|~清目秀|燃~之急|迫在~睫。 (2) 书页上端的空白处: ~批(在书页上方空白处写的批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