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 甲骨文合集299,殷 戊戌卜, 𡧊, 貞乎取□ 秦。 按: 从二又(手)持杵,从二禾,會舂米之意。
 甲骨文合集32742,殷 弜 宗于妣庚。
 甲骨文合集34064,殷 弜 宗。
 甲骨文合集30339,殷 弜秦宗于妣庚 。
 小屯南地甲骨3210,殷 弜秦宗。
 洹秦簋,殷周金文集成3867,西周中期
(洹)秦乍(作)且(祖)乙寶𣪕(簋)。 按: 杵形變爲“午”,从一禾。
 師酉簋,殷周金文集成4288,西周中期 𤔲乃且(祖)啻官邑人虎臣西門尸(夷) 尸(夷) (秦)尸(夷)京尸(夷)𢍁身尸(夷)。 按: 加一“又” 形。
 秦公簋,考古與文物1997年05期,春秋早期
(秦)公乍(作)寶䬦(簋)。 按: 加臼形。
 𠇝盤埜匕, 殷周金文集成975, 戰國晚期 𠇝盤埜秦忑爲之。 按: 省二又(手)形。
 古璽彙編3853,戰國 公孫秦。 按: 从午从二禾。
 古璽彙編3423,戰國 秦生□。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7,戰國 白(百)里 (轉) (鬻)五羊, 爲敀(伯) (牧)牛, (釋)板 而爲 (朝)卿, 堣(遇)秦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29,戰國 《涉秦(溱)》其 (絶)柎而士。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203,戰國至秦 者(諸)候(侯)客節(即)來使入秦。 按: 二又持杵合爲“ ”形。
 秦印文字彙編 秦欣。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令秦與兑□□□□□□宋不可信。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胃(謂)穰侯: “秦封君以陶……”
 漢印文字徵 秦譚。
 漢印文字徵 臣秦八千萬。
 漢印文字徵 秦穆印信。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户曹掾秦尚。
 豫州從事尹宙碑,東漢 秦兼天下,侵暴大族。
 石尠墓誌,晉 拜大將軍秦王長史。
 寇憑墓誌,北魏 安西將軍秦州刺史馮翊哀公之曾孫。
 寇臻墓誌,北魏 皇魏秦州刺史馮翊哀公之孫。
 隴東王感孝頌,北齊 出牧東秦,揔條連率。
 蕭氏墓誌,隋 秦女莫以方之。
 崔公妻李氏墓誌,唐 秦晉爲婚。 《説文》: “秦, 伯益之後所封國。地宜禾。 从禾, 舂省。 一曰秦, 禾名。 , 籀文秦从秝。” 甲骨文所見从二“又”持“午(杵)”,从二禾,籀文與之同。西周金文師酉簋追加“又”旁,春秋早期秦公簋加“臼”形,戰國文字簡省“廾”旁,从“午”从二“禾”。構形之意不明,或認爲是雙手持杵搗禾去粒之意。《説文》小篆从午从廾从禾。秦簡作“秦”,後世承之。
秦★常◎常
qín表意,甲骨文、金文、《说文》籀文上从廾、午(“杵”的本字),下从两禾,小篆下省为一禾,隶定为“秦”。本义表示双手持杵,舂谷物脱粒,假借为古国名、姓等。 【辨析】 以“秦”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qín:嗪、螓∣zhēn:榛、臻、蓁、溱。 秦qín“秦”与“舂”上部相同,甲骨文与小篆为午、手(左、右),下部为“禾”,可理解为从“禾”,从“舂”(省)。本为禾名。渭河平原古代宜于禾苗生长。伯益助禹治水有功,封于此地,称为“秦”,遂为专用名字。秦始皇时代,秦国的影响力直达罗马,秦(Qin)的读音传至西方后变为China,至今仍为中国的代称。作声符时生成的字有: qín 螓(一种方头广额的小蚕。“螓首蛾眉”是古代美女的标准之一) 溱(溱潼,地名,在江苏) 嗪(有机化学物译音用字) zhēn 蓁(蓁蓁,草茂盛的样子) 榛(榛子) 臻(臻于至善) 溱(水名,在河南;另读qín) *秦qín10画 禾部 (1) 周朝诸侯国名,地在今陕西中部、甘肃东部。 (2) 朝代名(前221—前206),秦始皇嬴(yíng)政所建。 (3) 陕西的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