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21,戰國 竿之長,枸株復(覆)車,善游者死於 (梁)下, 貎飤(食)虎。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戎馬食苦(枯)竿(稈)。
 武威漢簡·甲本泰射2,新莽 竿五十。
 高安期墓誌,唐 而有揭石投人,載光餘勇; 持竿護鳥,式驗專精。 《説文》: “竿,竹梃也。从竹干聲。”
竿★常◎常
ɡān形声,从竹,干声,竹竿,竹子的主干。 【辨析】 竿/杆/秆 ❶这三个字都有细长而挺直的意思,读音又相同或相近,是同源字。 ❷这三个字质料不同,使用范围也不同:“杆”本指木质的,后也指竹子、水泥、金属等材料的;“竿”本指截取竹子主干或较粗的枝条而成的,后也指金属的;“秆”指某些植物的茎。这三个字都可与“子”搭配,构成“竿子、杆子、秆子”等,但词义不尽相同。 竿 金文; 篆gān[干(聲符)+竹(意符)→竿(《説文》:“竿,竹梃也。從竹,干聲。”竿:竹子的主幹〈竹竿〉。)] 《詩經·衛風·竹竿》:“籊籊竹竿,以釣於淇。”(一根竹竿細又長,曾經垂釣淇水上。) [西漢] 賈誼《過秦論·上》:“斬木爲兵〈器〉,揭〈舉〉竿爲旗。” 竿gān(9画)
 *竿gān9画 竹部 (~儿)截取下来的竹子的主干: ~子|钓~儿|竹~儿|百尺~头,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