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書一種書體。有“大篆”、“小篆”之别。秦篆為小篆,秦以前之籀文為大篆。“篆書”之名肇於漢代。 [大籀] 周宣王 (姬静) 時,太史籀整理文字作 《史籀篇》,其字稱 “籀文”或 “大篆”。《漢書·藝文志》 曰:“ 《史籀篇》 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與孔子壁中 ‘古文’ 异體。”遂知大篆居古文、小篆間,為東周時代之通行書體。其代表作為 〈石鼓文〉。 [小篆] 秦相李斯奉敕整理文字,創製秦篆,即小篆,使大篆簡略化。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叙》謂:“秦始皇帝,始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學篇》,雖以倉頡為名,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秦小篆之代表作有 〈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今之篆書,即在小篆基礎上,歷經長時演變之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