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常◎常
ɡēnɡ表意,从羔从美,羔为小羊,本义表示用羊肉做成的味道鲜美的食物,引申为带有浓汁的肉或菜、调和好的浓汤(一种糊状食物)等。羹 (gēng)从羔,从美。 【按】《説文》:“五味盉羹也。”盉,調味也,今作“和”。羹,指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的帶汁的食物。上古的羹一般指帶汁的肉,中古以後表示湯。 羹 金文; 篆gēng[羔(羊肉,聲意符)+美(美味,意符)→羹(《説文新附》。美味的濃羊湯,引申爲濃汁狀、糊狀、凍狀的食品〈豆羹、雞蛋羹、肉羹、栗子羹〉。)] 《詩經·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哀歎之聲如蟬唱,憂亂之心如沸湯。) [春秋] 左丘明《左傳·桓公二年》:“大羹不致。”(煮肉湯不加調料,喻義節儉。) 羹*gēng(19画)
  【提示】美, 上面是⺷, 下面是大,中间不是一撇到底。 *羹gēng19画 羊部 用肉、菜、果品等做原料,经过蒸、煮而做成的糊状食品: ~匙|鸡蛋~|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