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 甲骨文合集14059,殷 ……帚 …… ……毓隹……戌……老……
 甲骨文合集20280,殷 □[子]卜,王于多老……
 甲骨文合集22246,殷 癸丑卜,婦姼在老。
 小屯南地甲骨1082F,殷 令保考(老)因。

簋, 殷周金文集成3700, 西周中期 其 (壽)老(考)寶用。
 殳季良父壺,殷周金文集成9713,西周晚期 其萬年靈(令)冬(終)難老。
 辛仲姬皇母鼎,殷周金文集成2582,西周晚期 其子子孫孫用亯(享)孝于宗老。

公孫敦, 考古1989年06期, 春秋 老 (壽)用之。
 中山王 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隹(唯)𫊣(吾)老 (賙)是克行之。
 古璽彙編4693,戰國 老□。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35,戰國 勿(物) (壯)則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昔者君老1,戰國 昔者君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1,戰國 狗(耇)老昏(問)于彭祖曰……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2,戰國至秦 百姓不當老,至老時不用請,敢爲酢(詐)僞者,貲二甲。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老臣以媪爲長安君計之短也。
 漢印文字徵 萬歲單三老。
 漢印文字徵 千秋老。
 三老掾趙寬碑,東漢 三老諱寬,字伯然。
 晉皇帝三臨辟雍皇太子再莅盛德頌陽,晉 若夫耆老嘔歎于邑里,士女抃舞於郊畛。
 成晃墓誌,晉 如何昊天,未老彫喪。
 成休祖造像記,東魏 老者延年,少者益壽,男學聦明,仕官速遷,所求而願。
 南宗和尚塔銘,東魏 至天平四年,辭老退居丈室。 《説文》 : “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鬚髮變白也。凡老之屬皆从老。” “考也”指老年人,“考、老”同義互訓。“从人、毛、匕”是解説字的構形,謂篆文由人、毛、匕三部分會意而成。其説不確。甲骨文象長髮老人傴僂其背,手中扶杖。西周殳季良父壺“老”字,拄的杖變作“匕”,與變化之“化”無關。《禮記·曲禮上》 :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許慎依據這一説法,云“七十曰老” 。
老★常◎常
lǎo象形,甲骨文象倚杖而立的长发老人形,金文、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老”。本义为年长的人,引申为年岁大、时间久、陈旧、原来的、熟练、排行在末了的、副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很”)等,假借为前缀,用在动物名、姓氏、排行等前面。 【辨析】 ❶以“老”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年龄大有关,如“考、耆、耄、耋”。 ❷以“老”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lǎo:姥、佬、栳、铑。 老lǎo (甲) (金) 象形字,甲骨文像长头发,拄拐杖的老者。《说文》:“七十曰老。”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lǎo 姥(姥姥,北方对外祖母的称呼) 佬(阔佬) 栳(栲栳) 铑(金属元素) 相关链接 姥,另读mǔ,会意字,本指丈夫的母亲。《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谐“母”之音。
老lǎo(6画)
 【提示】匕,撇与竖弯钩相接、不出头,不要错写成相交、 出头的 。 *老lǎo6画 老部 (1) 年岁很大的(与“幼”“少”相对): ~人|衰~|~当益壮。 (2) 年岁大的人: 养~院|扶~携幼。 (3) 婉称死: 奶奶~了三天了。 (4) 有经验的: ~手|~练。 (5) 历时长久的: ~牌|~厂|~字号。 (6) 加工或生长时间过长的(与“嫩”相对): 鸡蛋煮得太~了|肉不要炒~了|~芹菜|~黄瓜。 (7) 陈旧的;过时的: ~式|~古董|~套子。 (8) 长久: ~主顾|~没见你了,你怎么样? (9) 原来的: ~毛病|~地方。 (10) 副词。总;经常: 他~迟到。 (11) 副词。很;极: ~远|~早。 (12) 排行在最末的: ~闺女|~妹子。 (13) 前缀。用在称呼、排行或某些动植物名词前: ~张|~大|~虎|~玉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