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 ) 古璽彙編1642,戰國 郘(吕)肥。 按: 人名。
 包山楚簡· 卜筮祭禱記録250,戰國 禱於 (絕)無𨒥(後)者, 各肥,饋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49,戰國 高下肥毳(磽)之利𦘔(盡) (知)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31,戰國 上九: 肥 (遯), 亡(無)不利。
 新蔡葛陵楚墓·乙四80,戰國 𪤝子肥, 酉(酒)食。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91,戰國至秦 六月:酉(柳),百事吉,以[生子],肥。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以肥(配)天地。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64,西漢 夫以利刀切肥牛肉枹(庖)俎上,筋䐞盡斬。
 漢印文字徵 肥福私印。
 漢印文字徵 肥仁之印。
 王禎墓誌,北魏 祖唐成,廣武將軍、東宫侍郎、合肥子。
 元凝妃陸順華墓誌,東魏 家内之肥,名踰列國。
 李元墓誌,隋 閑居養志,不屈己於徒勞; 詩書自娱,乃肥身於道勝。
 李清墓誌,唐 道肥戰勝,言得意傾。
 高應墓誌,唐 躬儉家肥,孫慈子愛。 《説文》: “肥,多肉也。从肉从卪。” “肥”之造字意圖,《説文》謂“从肉从卪”,而歷代學者有不同理解,有待進一步研究。徐鉉注: “肉不可過多,故从卪。”此“卪”即“節制”之“卪”。林義光《文源》謂“按 (編者按: 即《説文》所謂“卪”)即人字, 从肉旁人, 多食肉者肥也”。楊樹達《文字形義學》謂“卪即厀,厀上下皆多肉,故肥从卪肉”。亦有學者認爲當是“从肉卪(厀)聲” (《古文字譜系疏證》)。
肥★常◎常
féi表意,小篆从肉从卪(jié),卪有节制义,表示肉过多,须加以节制,隶定为“肥”。(一说形声,从肉,卪声。)本义为肌肉丰满,引申为肉含脂肪多、含脂肪多的、养分充足、肥料、衣服等又宽又大等。 【辨析】 ❶以“肥”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féi:淝。 ❷肥/胖 这两个字都有脂肪多的意思,区别在于:“肥”多用来形容家禽、家畜,如果用于人,往往带有贬义,如“肥头大耳、肥头肥脑、脑满肠肥”等,“减肥”是个特例;“胖”多用来形容人,一般不用于家禽、家畜。 *肥bjwər[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多肉也。 从肉、卪。(四篇下) 人而有肉者為肥胖。 肥féi(8画)
 【提示】月,中间两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肥féi8画 月部 (1) 含脂肪多(跟“瘦”相对): ~肉|~壮|~胖|~头大耳|猪喂得很~。 (2) 养分充足;使养分充足: ~沃|~水|地很~|用草木灰~田。 (3) 能供给植物养分的物质: ~料|化~|追了三次~。 (4) 收入或好处多;(用不正当手段)使收入或好处多: ~缺|活儿~|损公~私|~了自己的腰包。 (5) 不正当的收入或好处: 分~。 (6) (衣服鞋袜等)宽大(跟“瘦”相对): 袖子太~了|裤腰不~不瘦,正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