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行书 |
释义 | 行书相传行书是由东汉末年著名书法家刘德升创立,几乎和楷书同时出现。他的魏国学生钟繇对此稍做修改。楷书书写较慢,仅用于公文或碑刻,而草书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因此,在公文草拟或一般人平时书信往来时出现了一种随意,不太端正的字体,即行书。行书可以看成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称为“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称为“行草”。 行书的“字” 王羲之的行书名作《鸭头丸贴》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行书风格。其代表作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贴》,可惜原本没有流传下来。唐代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其著作《祭侄稿》被誉为“天下第二”。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明代晚期至清代,行书飞跃发展,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个性化行草书法家。用北碑笔法书写行书的民间碑书体风格也在此期间形成。 《兰亭序》是晋代书法大师王羲之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为一次诗人聚会上所作诗集书写的序文手稿。全文共28行,324字。因其章法结构、笔势字态完美绝伦,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相传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将此稿的原迹作为殉葬永绝于世。今之所传摹本以“神龙本”和“定武本”最为接近原本。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