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事
1 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汉书・宣帝纪》:「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 山领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 《後汉书・明帝纪》:「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贤注:「宣帝始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後魏相奏去副封,以防拥蔽。」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奏启》:「自汉置八仪,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四凶》:「磻叟莅事未终考秩,抛官诣阙上封事,通义刘公引爲羽翼,非时召对数刻,磻叟所陈,凡数十节,备究时病。」 清 朱彝尊《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曾闻过江上封事,神人观听交欢忻。」 2 封禅。
《史记・封禅书》:「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於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