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射雉
1 射猎野鸡。古代的一种田猎活动。
《易・旅》:「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辛毗﹞尝从帝射雉。」 2 魏 晋以後多以射雉爲戏。晋 潘岳有《射雉赋》。
唐陈子良《游侠篇》:「东郊斗鸡罢,南皮射雉归。」 宋 陆游《怀成都十韵》:「斗鸡南市各分明,射雉西郊常命中。」 3 指春秋时贾大夫以射雉博取其妻言笑的故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贾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後遂以「射雉」爲因才艺博得妻室欢心的典故。
宋 苏轼《和梅户曹会猎铁沟》:「不向如皋闲射雉,归来何以得卿卿。」 《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从来女子多皮相,一笑须从射雉回。」 清 方文《甘泉山展墓》诗:「西风空有椎牛恨,北阙曾无射雉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