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令鼎,殷周金文集成2803,西周早期
令眔奮先馬(走)。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亯(享)奔走。

榮作周公簋,殷周金文集成4241,西周早期
克奔(走)(上下)帝無冬(終)令(于)有周。

麥方尊,殷周金文集成6015,西周早期
亯(享)(旋)(走)令。

大鼎,殷周金文集成2807,西周中期
王召走馬雁令取誰(騅) (二匹)易(賜)大。

虎簋蓋,考古與文物1997年03期,西周中期
足師戲(司)走馬𩣓(馭)人眔五邑走馬𩣓(馭)人。

走馬休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0,西周中期
益公右(走)馬休入門。立中廷。

走簋,殷周金文集成4244,西周晚期
王乎(呼)乍(作)册尹□□(走)。

元年師兑簋,殷周金文集成4275,西周晚期
疋(胥)師龢父(司)𠂇(左)右走馬,五邑走馬。

訇簋,殷周金文集成4321,西周晚期
成周走亞。

食仲走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27,西周晚期
食中(仲)走父乍(作)旅盨。

食仲走父盨,殷周金文集成4427,西周晚期
走父(以)𠀠(其)子子孫孫寶用。

走馬薛仲赤簠,殷周金文集成4556,春秋早期
(走)馬(薛)中(仲)赤自乍(作)𠀠(其)(䀇)。

右走馬嘉壺,殷周金文集成9588,春秋早期
(走)馬嘉自乍(作)行壺。

魯司徒仲齊盨,殷周金文集成4441,春秋
(司)𢓂(徒)中(仲)(齊)肈(肇)乍(作)皇考白(伯)(走)父𩞑盨𣪕(簋)。

自作其走鐘,殷周金文集成7,春秋
自乍(作)其走鍾(鐘)。

曾侯乙戈,殷周金文集成11168,戰國早期
曾𥎦(侯)乙之走戈。

中山王鼎, 殷周金文集成2840,戰國晚期
𫊣(吾)老(賙)奔走不𦔻(聽)命。

包山楚簡·文書122,戰國
不割既走於歬。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54,戰國
九二: (涣)走丌(其)凥, 𢘓(悔)亡(无)。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13背,戰國至秦
某,有惡瞢(夢), 走歸之所。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14,西漢
孔曰: 爲走士,未嘗偑鞞刀、盜傷人,毋坐也。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223,西漢
孔……即從到巷中,左右瞻毋人,以刀刺,奪錢去走。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慕君塵軌,奔走忘食。

山徽墓誌,北魏
君體閑共治,走合唯良。

元略墓誌,北魏
悲感飛走,惋動人神。

元壽安墓誌,北魏
二宫軫悼於上,百辟奔走於下。

元子直墓誌,北魏
既而脱然靡驗,並走無徵,禮踰絕漿,慕深泣血。

張伏敬墓誌,隋
燈光闇壤,凡人能走,唯當松樹,千年見守。

康贊羑墓誌,後唐
靈芝夕見,異鳥辰窺,志道不假於走飛,竒事自聞於天子。
《説文》: “走,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屬皆从走。”
甲骨文 “走”或不从止,象人奔走時擺動手臂之形。金文 “走”上部象人跑步形,下部爲止(足)。或又增“彳” (走馬薛仲赤簠),使奔跑本義更顯。楷書中,本象人奔跑的 “夭”變爲無義可説的“土”。
銘文多用本義,而凝固成詞的“奔走”則應理解爲操勞、效力。效卣: “效不敢不萬年𡖊(夙)夜奔(走)(揚)公休。”又用作謙稱: “白(伯)中父𡖊(夙)夜事(走)考。” (伯中父簋)從爲人奔走效勞到代稱自己,自謙意味不言而喻。
成語“走馬觀花”仍然保留 “走”字古義。

走,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基本字形象人雙臂上下擺動之狀,後來演變爲 “夭”字。第二字形構形不明。金文增意符“止” 或 “辵”,小篆从夭从止。本義是奔跑或奔走效力,引申爲逃跑、離開、背離等義。卜辭或用奔走效力義。銘文多用疾行、奔走效力義。又或用作第一人稱代詞,則爲謙稱。又用作人名。銘文 “走馬”是職官名。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訛變已多。

★常◎常


zǒu表意,金文、小篆从止,止为脚趾,上象人奔跑时摆动两臂之形,隶定为“走”。本义表示跑,引申为人或鸟兽走动、(车、船等)行驶、(物体)移动、趋向、离开、往来、经过、泄露、偏离原样、婉辞(称人死)等。
【辨析】
❶以“走”作意符构成的字多与行走的动作、姿态等有关,如“赴、趋、赶、起、越、超、趔、趑趄”。
❷以“走”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dǒu:陡。
❸走/行/奔/跑 古代的“行”相当于现代的“走”,古代的“走”相当于现代的“跑”。古代“走”和“奔”是同义词,但有微别:“走”多是主动的,可快可慢;“奔”比“走”更急更快,多是因急事而奔赴,有被迫奔跑的意思,含有急迫的意味。“跑”用于奔跑义,是唐代以后才有的。

(zǒu)

《説文》前目録如此,是也。此所以走部承哭部也。石鼓文趨、奔皆从。犬止者,犬足也。犬能疾走。
【按】《釋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緩慢行走叫作步,快速行走叫作趨,奔跑叫作走。走的甲骨文作,正象人甩臂奔跑的樣子。

zǒu

【析形】会意字。金文字形上像一个甩臂奔走的人,下从止(趾,脚),突出行走义。小篆字形承金文形体而来,上部变作“夭”,隶书字形“夭”又讹变为“土”。
【释义】《说文》:“趋也。”本义是跑。引申为逃走,奔走。还可以作人死亡的委婉说法。《释名·释姿容》:“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奔”指奔跑,“走”指跑,“趋”指快步走,“行”是正常速度走路,“步”是慢步走。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的行,指按正常速度走路。[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Bronze Inscriptions,the upper part has a shape of a running man with his arms swinging,and the lower part 止(zhǐ,foot)meaning walking.
【original meaning】Running.

金文;zǒu

[夭(走路的人形。意符) +止(脚,意符) →走(《説文》:“走,趨也。從夭止。夭止者屈也。走,行〈走路〉;往來〈走親戚〉。移動〈走向〉。)]
[西漢] 劉安《淮南子·説山訓》:“走不以手,縛手走,不能疾。”(雖不用手走路,但綁起了手,就走不快。)
[唐] 杜甫《石壕吏》:“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清] 曹雪芹《红楼夢》(第六回):“你何不去走動走動,或者他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

*tsew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趨也。 从夭、止。夭者,屈也。凡走之屬皆从走。(二篇上)
走快步時,手臂上下擺動以助速度。

(zǒu)

,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徐锴曰:走则足屈,故从夭。”(子苟切)
徐锴《系传》:“止则趾也。趾,足也。《春秋左传》曰:‘君亲举玉趾,走则足屈。’故从夭、止会意。”
甲骨文有,为“走”字初文。此字罗振玉、李孝定等释为“夭”。而《甲骨文字诂林》引龙宇纯、赵诚等说法释为“走”,象人趋走时手臂摇曳之形。[1]卜辞有用其本义者,如:“王往走。”(《丙》403)而“令亚走马”(《甲》2810)中“走”则用为使动词,大意是命令亚策马快走。[2]金文增加足趾形,如,战国承之作等,字从走从止会意。金文中或加辵,与加止同。如效卣:“呜呼,效不敢不万年夙夜奔走扬公休。”[3]上半部分象人奔跑时摆动双臂并迈大步,加“止”强化字意。因此“走”的构意为跑,《释名》云:“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荀子·尧问》:“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其中“走”用的是本义。
走部属字有八十四个。它们大都与行走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是动词,表示各种行走的动作,如“赴、起、超、越、趣”等;少数是形容词,形容行走的各种状态,如“趑、趄、赵”等。从《说文》到后来的辞书一般都立“走”部。

zǒu

(7画)

【提示】上面是土,下面是; 中间不要错写成一竖到底。

*zǒu

7画 走部 
(1) 跑: 奔~|~马看花|飞禽~兽。
(2) 步行;人或鸟兽迈步向前移动但双脚不同时离地: 行~|马不~了|小孩儿刚会~,还不能跑。
(3) (事物)运行;移动: ~了两步棋|汽车~了三个钟头|这块表又不~了。
(4) 离去: 他刚~|把他赶~|早上~的,晚上才到。
(5) 通过;经过: ~前门|~关系|~形式|这笔钱要~账。
(6) 越出一定的范围;泄漏: ~风漏气|说~嘴了|枪~火了|文章~题了。
(7) 失去了原样: ~样|唱~调了|家具~形了。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