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架結構法一種書法造型理論。間架,即點畫之間距;结構,即點畫之组合。此乃均衡造型法,歷來多就楷書而言。清黄自元謂:“昔人論間架,以有中畫之字為主; 論结構,以無中畫之字為式。”舊有唐 “歐陽詢三十六法”、明“李淳八十四法”以及“九十六法”等,據今人研究結果,間架结構約有七十余種法則,常見法則如次: (1)均間法——横畫、縱畫間隔均等(言、皿)。 (2)均畫法——若横綫條多,則需長、短配搭適度 (重、律)。 (3)减捺法——若一字有兩波以上者,則取其一波作收势,以免重復(發、森)。 (4)减鈎法——一字有兩鈎以上者,則减其一鈎 (錢、賤)。 (5) 中心法——以中縱綫為中柱,調整字形 (善、表)。 (6) 二平法——左、右結構着力均衡(順、原)。 (7) 三并法——左、中、右結構以中為柱,左、右稍小,三體并立 (衡、樹)。 (8) 左昂法——上部左高右低,下部略齊(敕、初)。 (9)右聳法——上部左低右高,下部略齊 (時、讀)。 (10) 上平法——左面小,上部齊 (峻、吸)。 (11) 下平法——左、右下齊 (細、如)。 (12) 承載法——上部輕,下以長横托載(且、皇)。 (13)斜勢法——横畫取斜勢,與人安定之感 (也、宅)。 以上諸法,其分類與理論均較死板,不盡實用,學者當酌情行事,隨機應變。所謂《歐陽詢三十六法》,或屬後世偽托。清鄧完白(石如)授包世臣筆法云:“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 能此,則妙趣無窮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