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 甲骨文合集5788,殷 ……取陶射…… 按: 从阜, 聲, 二勹疊加。
 小屯南地出土甲骨2154,殷 五十陶。 按: 旁增點,象土顆粒形。
 陶子盤,殷周金文集成10105,西周早期 陶子□易(賜)匋㚸金一 (鈞)。
 不其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329,西周晚期 伐𡪯(玁) (狁)于高陶。 按: 增土符。
 漢印文字徵 館陶家丞。
 漢印文字徵 陶高。
 漢印文字徵 陶憲。
 漢印文字徵 陶勝。
 元熙墓誌,北魏 王臨刑陶然,神色不變。 按: 陶然,快樂貌。
 元欽墓誌,北魏 汪汪乎若大川,陶陶乎若巨壑。 按: 陶陶,廣大貌。
 陶大舉德政碑額,唐 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之碑。
 京兆金氏墓誌,唐 天地不仁,先死陶鈞。 按: 聲符“匋”中“缶”訛作“ ”。 《説文》: “陶, 再成丘也, 在濟陰。 从𨸏匋聲。 《夏書》曰: ‘東至於陶丘。’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 甲骨文从阜, 聲, 二勹疊加。或勹旁增點, 象土顆粒形。 金文或增土符。 “陶”字卜辭、金文中通常用作姓氏。借作 “陶然”、“陶陶”。
陶★常◎常
táo形声,从阜,匋(táo)声,本义为重叠的山丘,引申为用黏土烧制的器物(质地比瓷器松软)、教育或培养等,假借为喜悦、快乐的样子、姓等。 陶(10画) ❶táo ❷yáo
  【提示】阝,2画,起笔是横撇弯钩,旧字形3画,起笔是横撇。 *陶táo10画 阜部 (1) 瓦器: ~器|~俑|彩~。 (2) 制作瓦器;比喻培育,造就: ~冶|~铸|熏~。 (3) 喜悦;欢乐: ~然|~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