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 ) 甲骨文合集7370,殷 丙戌雹…… 按: 象雨挾雹粒之形。
 甲骨文合集14156,殷 貞不雹帝隹其……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乙篇,戰國 曰(粵)故(古)□𦟀 (雹=包)䖒(戲)。 《説文》: “雹, 雨冰也。 从雨包聲。 , 古文雹。 ” “雹”字甲骨文象雨挾雹粒之形。戰國文字省一雹粒,二雹粒内加飾筆,疊加聲符“勹”。小篆則省二雹粒,包聲。
雹★常◎常
báo形声,从雨,包声,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 雹 (báo)从雨。 象雹形,中有點者,雹中心虚也。 雹brəwk[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雨仌也。 从雨,包聲。 , 古文雹如此。 (十一篇下) 古文字形作雨字下雹粒之形。 雹báo(13画)
  【提示】雨,位于字的上部时,横折钩改横钩; 内部四个侧点,宋体作四短横,楷体不变。包,中间的巳,不要错写成己或已; 已,只能单用,不作为部件构成其他合体字。 *雹báo13画 雨部 冰雹,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多在夏季随暴雨出现: ~子|~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