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牒 |
释义 | 牒 《广韵》徒协切,入帖,定。 13画 片部9画 统一码:7252 大五码:B7DE 国标扩:EBBA 1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 孔颖达 《汉书・路温舒传》:「取泽中蒲,截以爲牒,编用写书。」 颜师古 2 《韩非子・大体》:「豪杰不着名於图书,不录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唐 宋 章炳麟 3 《後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南朝 唐 《文献通考・经籍一》:「初,光武 4 《汉书・匡衡传》:「平原 颜师古 唐 5 《新唐书・百官志一》:「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给过所;出塞踰月者,给行牒。」 《新唐书・食货志五》:「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 《宋史・徽宗纪二》:「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清 6 唐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 宋 7 宋 宋 8 9 唐 宋 明 清 10 《墨子・备蛾傅》:「荅楼不会者,以牒塞。」 孙诒让 11 《後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 李贤 12 《淮南子・本经训》:「积牒旋石。」 高诱 南朝 胡适 13 汉 晋 14 南朝 15 《新唐书・儒学传序》:「初,孔颖达 16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