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dié ㄉ〡ㄝˊ
《广韵》徒协切,入帖,定。
13画 片部9画 统一码:7252 大五码:B7DE 国标扩:EBBA
1 古代可供书写的简札。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
孔颖达疏:「牒,札也。於时号令输王粟具戍人。之所出人粟之数书之於牒。」
《汉书・路温舒传》:「取泽中蒲,截以爲牒,编用写书。」
颜师古注:「小简爲牒,编联次之。」
2 表册;谱籍。
《韩非子・大体》:「豪杰不着名於图书,不录功於盘盂,记年之牒空虚。」
白居易《新丰折臂翁》诗:「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王安石《送潘景纯》诗:「晚赐绿衣随宦牒,始操丹笔事戎旃。」
章炳麟《顶羯君颂》:「家世蝉嫣,牒有阙文。」
3 泛指书籍。
《後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南朝 颜延之《赭白马赋》:「访国美於旧史,考方载於往牒。」
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收绩开史牒,翰飞逐溟鸿。」
《文献通考・经籍一》:「初,光武迁还洛阳,其经牒秘书,载之二千余两。」
4 授予官职的文书。
《汉书・匡衡传》:「平原文学匡衡材智有余,经学绝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
颜师古注:「随牒,谓随选补之恒牒,不被超擢者。」
韩愈《上张仆射书》:「九月一日,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
5 证件;凭证。
《新唐书・百官志一》:「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司给过所;出塞踰月者,给行牒。」
《新唐书・食货志五》:「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
《宋史・徽宗纪二》:「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凡客死於此者,其官归籍,例给牒。」
6 官府公文的一种。
白居易《杜陵叟》诗:「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
欧阳修《与陈员外书》:「凡公之事:上而下者,则曰符曰檄;问讯列对,下而上者,则曰状;位等相以往来,曰移曰牒。」
7 呈文。
沈括《梦溪续笔谈》:「生遂投牒乞致仕,自袖牒立庭中。」
周密《齐东野语・汪端明》:「始谒庙,有妪持牒立道左,命取视之,累千百言,皆枝赘不根。」
8 指讼辞。参见「牒诉」。
9 发文;行文。
韩愈《赠太傅董公行状》:「并牒太常,议所諡。」
沈括《梦溪笔谈・权智》:「至扬州,牒州取地图。」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至曲江大会,先牒教坊。」
冯桂芬《续郡志记兵》:「又牒诸将攻湖州。」
10 木板。
《墨子・备蛾傅》:「荅楼不会者,以牒塞。」
孙诒让间诂:「《广雅・释器》云:『牒,版也。』谓以版塞壁隙。」
11 叠布。
《後汉书・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
李贤注:「牒,即今叠布也。」
12 重叠;摺叠。
《淮南子・本经训》:「积牒旋石。」
高诱注:「牒,累。」
南朝 刘铄《三妇艳诗》:「大妇裁雾縠,中妇牒冰练。」
胡适《梁任公・〈墨经校释〉序》:「第七条又牒出『不』字,似乎太牵强了。」
13 量词。犹篇。
王充《论衡・别通》:「通人胸中怀有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献《梵天品》一部,四百二牒。」
14 量词。犹扇。
南朝 梁简文帝《谢赉碧虑棋子屏风启》:「垂赉碧虑棋子屏风二十牒。」
15 量词。犹件。
《新唐书・儒学传序》:「初,孔颖达等始署官,发《五经》题与诸生酬问。及是,惟判祥瑞案三牒即罢。」
16 姓。北齐牒舍乐。见《北齐书・慕容俨传》。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