𤸰( ) 甲骨文合集1385反,殷 𤸰入二。 按: 於鳥之胸脯部加指事符號,以示膺之所在。用爲地名,即典籍中之應國。
 甲骨文合集109,殷 勿取夫芻于𤸰。
 應監甗,殷周金文集成883,西周早期 𤸰(應)監乍(作)寶(尊)彝。 按: 增人旁爲聲。
 應公觶,殷周金文集成6174,西周早期 𤸰(應)公。
 毛公鼎,殷周金文集成2841,西周晚期 𤸰(膺)受大命。
 徐令尹者旨 盧, 殷周金文集成10391,春秋 𤸰君之孫 (徐) (令)尹者旨 𢍰(擇)其吉金, 自乍(作)盧(爐)盤。
 鄭舒妻劉氏殘誌,晉 中郎將鷹揚將軍。
 郭顯墓誌,北魏 出則鷹揚,入爲心腹。
 劉多墓誌,隋 將軍秉鉞,閫外鷹揚。 《説文》: “𤸰, 鳥也。从隹, 瘖省聲。或从人, 人亦聲。 , 籀文𤸰从鳥。” 此字甲骨文字形於鳥之胸脯部加指事符號,以示膺之所在,爲“膺”之初文。西周金文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礎上增“人”爲聲。隸變以後,又在西周金文構形的基礎上增鳥旁示意,則與其後世轉義爲鳥名相關,屬於理據重構。演變之中間有疒旁雜厠者,生於訛變也,《説文》 “瘖省聲”之説,是不可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