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撇¹ piē ㄆ〡ㄝ 《集韵》匹蔑切,入屑,滂。 14画 手部11画 统一码:6487 大五码:BA4A 国标扩:C6B2 「蔽²」的被通假字。
1 拂拭;掠过。
《文选・扬雄〈甘泉赋〉》:「历倒景而绝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 李善注引张揖《三苍注》:「撇,拂也。」 唐 李白《大猎赋》:「趫乔林,撇绝壁。」 2 指眼光瞥过。
明 汤明祖《紫钗记・堕钗灯影》:「怪檀郎转眼偷相撇。」 3 击。
唐 韩愈《曹成王碑》:「鏺广济,掀蕲春,撇蕲水。」 清 褚人获《坚瓠广集・韦驮显圣》:「真谛於众中,超跃踰寻丈,若隼撇虎腾,飞捷非人力可到。」参见「撇波」。 4 舍弃,丢弃。
唐 白居易《咏家酝》:「酿糯岂劳炊范黍,撇刍何假漉陶巾?」 宋 陈德武《沁园春・舟中夜雨》词:「怎撇下,这两字相思,万里虚名。」 《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後,先至南天门外。」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三:「﹝夏世富﹞站起来走了,把徐爱卿和张科长两人撇在那儿。」 5 在液体面上平舀。
宋 梅尧臣《次韵和刘厚甫紫微过予饮酒》:「爲撇瓮面醅,爲煎鹰爪茶。」 清 方以智《物理小识・饮食・省柴法》:「其闷饭,洗米一碗,水二碗,则不必撇汤,但遏火而自乾矣。」 6 抢掠。
《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余云六等先犯撇包骗钞,累断不悛。」 7 辨别。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章》:「此十章书步步与他分别,渐撇到精密处,方以十二章以後八章,显出『君子之道』,妄既辟而真乃现也。」 8 生硬地摹仿某种腔调。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他撇着京腔笑道:『老翁的本领,我诸都佩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指手画脚,撇着京腔说话。」 9 见「撇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