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4294,殷
[北方曰]勹風曰伇。

甲骨文合集14295,殷
辛亥卜,内貞,帝于北方曰勹風。

陳侯因戈, 殷周金文集成11260,戰國
勹昜右。

古璽彙編22,戰國
大司徒長勹□。

古璽彙編5566,戰國
魯勹。

古陶文彙編4.69,戰國
缶攻勹。
《説文》: “勹,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屬皆从勹。”
于省吾認爲甲骨文“勹”象人側面俯伏,即“伏”之初文。戰國文字承襲商周文字,然略有變化,易與“夕”混。

(bāo)

今作“包”。布交切。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勹(包)prəw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裹也。 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屬皆从勹。(九篇上)
包字析出,包覆胎兒之形。

(bāo)

,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凡勹之属皆从勹。”(布交切)
徐锴《系传》:“此文起于人字,曲包也。”
段玉裁注:“今字包行而勹废矣。”徐灏《注笺》:“勹从人曲之,盖怀中包裹之意。引申为屈曲之义。……又为环帀之义。”
段玉裁等认为“勹”为“包”的本字。今俗语转为“抱”,即“勹”字。甲骨文作,于省吾认为象人侧面俯伏之形,即“伏”字的初文。匍、匐等字均从“勹”。
勹部有十四个属字,除去匀、旬二字本应从(甲骨文以为旬),其余诸字皆从勹。如“匊”字下云:“在手曰匊。从勹、米。”为会意字。又如“勼”字下云:“聚也。从勹,九声。读若鳩。”又如“匀”字下云:“少也。从勹、二。”又如“旬”字下云:“遍也。十日为旬。从勹、日。”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