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起浪
原爲佛教语。唐 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後多用以喻平白无故地生出是非;凭空引起事端。
明 杨柔胜《玉环记・富童谮非》:「富童儿之言惯会无风起浪,如何听得?」 ▲ 亦作「无风生浪」、「无风作浪」。
清 严如煜《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山内差役多客民充当,无风生浪,遇棚民有事,敲骨吸髓,弁兵附和爲奸。」 鲁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原文云:却於『她』字没有讽过。答曰:那是译She的,并非无风作浪。」按,《太平御览》卷六十引《海内十洲记》:「蓬丘者,蓬莱也……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 唐 白居易《初入峡有感》诗有「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之句,或以爲爲此语所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