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chén ㄔㄣˊ
《广韵》植邻切,平真,禅。
6画 臣部 统一码:81E3 大五码:A6DA 国标扩:B3BC
1 战俘。
《礼记・少仪》:「臣则左之。」
郑玄注:「臣,谓囚俘。」
孔颖达疏:「臣,谓征伐所获民虏者也。」
杨树达《臣牵解》:「臣之所以受义於牵者,盖臣本俘虏之称……盖囚俘人数不一,引之者必以绳索牵之,名其事则曰牵,名其所牵之人则曰臣矣。」
2 奴隶,奴仆。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更具体的说时,臣是家内奴隶。」参见「臣妾」。
3 国君所统属的民众。
《书・泰誓上》:「有臣亿万,惟忆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孟子・万章下》:「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4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
《礼记・礼运》:「故仕于公曰臣。」
《左传・襄公九年》:「君明臣忠,上让下竞。」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承祖宗鸿业,寤寐求贤,以资治道。朕闻师臣者王,古今通义也。」参见「臣工」。
5 臣对君的自称。
《国语・晋语七》:「悼公使张老爲卿,辞曰:『臣不如魏绦。』」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 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水浒传》第一回:「目今天灾盛行,军民涂炭,日夕不能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灾,可宣嗣天师星夜临朝。」
6 君王对父母、祖先、天地等的自称。
《史记・外戚世家》:「太后曰:『帝倦矣,何从来?』帝曰:『今者至长陵得臣姊,与俱来。』」
李德裕《武宗改名告天地文》:「臣缵丞丕绪,励翼七年,不敢怠荒,以思无逸。」
周密《武林旧事・庆寿册宝》:「皇帝北向再拜,奏起居,致词曰:『臣某稽首言:伏惟太上皇帝陛下,寿同天永,德与日新。』」
7 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多见於 以前。
《史记・高祖本纪》:「臣少好相人。」
裴駰集解引张晏曰:「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若今人相与语皆自称仆。」
张淏《云谷杂记》卷二:「古者称臣,盖示谦卑而已,上下通行,不特称於君上之前也……自以来,惟君上以呼臣,庶士大夫不复敢以相称谓矣。」
袁枚《随园随笔・古无格式忌讳》:「樊哙淮阴侯称臣,樊於期荆轲称臣。」
8 今亦偶用以自称,有调侃意。
鲁迅《集外集拾遗・〈报载患脑炎戏作〉诗》:「横眉岂夺蛾眉冶,不料仍违众女心;诅咒而今翻异样,无如臣脑故如冰。」
9 泛指物的配属。
《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虞翻注:「观乾爲王,坤爲臣。」
《礼记・乐记》:「宫爲君,商爲臣。」
班固《白虎通・日月》:「日爲君,月爲臣也。」
10 尽臣的本分。
《论语・颜渊》:「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三国 诸葛亮《西戎》:「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
苏洵《上韩舍人书》:「而大者又有二虏之不臣,天子震怒,大臣忧恐。」
11 以之爲臣;役使。
《左传・昭公七年》:「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孔颖达疏:「此云王臣公者,谓上以下爲臣。」
《战国策・秦策四》:「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有後患。」
刘向《新序・节士》:「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12 用同「承」。承认。
《新唐书・狄仁杰传》:「会爲来俊臣所构,捕送制狱。于时,讯反者一问即臣,听减死。」按,《旧唐书》本传作「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胁仁杰,令一问承反。」
乐史《太平寰宇记・西戎四・何国》:「亦有牢狱,推事之时,以水灌鼻,再灌,不臣即放。」
13 姓。臣悦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