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饰
1 傅粉妆饰。
《史记・滑稽列传》:「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爲河伯妇,即娉取……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 三国 魏 曹植《释愁文》:「加之以粉饰不泽,饮之以兼肴不肥。」 《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有妲己,面无粉饰,宛如月里嫦娥。」 2 指文词上的修饰润色。
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退之与孟郊联句,前辈谓皆退之粉饰。恐皆出退之,不特粉饰也。」 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字说・集字一》:「许氏训字之义而爲《说文》,其引经皆不悖於义。徐铉稍爲之粉饰,遂成一家之学。」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略述涂山女佐禹之功,粉饰多词,妙绪泉涌。」 3 引申爲过分雕饰。
金 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乐天之诗坦白平易,直以写自然之趣……子则雕镌粉饰,未免有侈心而驰骋乎其外,是又未可以乐天论也。」 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4 褒扬;奖誉。
《韩诗外传》卷五:「善粉饰人者,故人乐之。」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故将军周瑜之子胤,昔蒙粉饰,受封爲将。」 唐 司空图《成均讽》:「揄扬盛业,粉饰元猷。」 5 装饰外表,掩盖实情。
宋 苏辙《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其意欲以招致远夷,爲太平粉饰,及掎角契丹,爲用兵援助而已。」 《明史・文震孟传》:「今四方多故,无岁不蹙地陷城,覆军杀将,乃大小臣工卧薪尝胆之日,而因循粉饰,将使祖宗天下日销月削。」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二》:「教育界的称爲清高,本是粉饰之谈,其实和别的什麽界都一样。」 6 引申爲夸大事实或妄自造作。
宋 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六:「然某所虑,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於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也。」 7 粉刷。
唐 裴鉶《传奇・崔炜》:「主者曰:『徐大夫 绅,因登此台,感崔侍御诗,故重粉饰,台殿所以焕赫耳。』」 宋 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院僧有少师未留题咏之处,必先粉饰其壁,洁其下,俟其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