裲裆
1 古代的一种长度仅至腰而不及於下,且只蔽胸背的上衣。形似今之背心。军士穿的称裲裆甲。一般人穿的称裲裆衫。
《释名・释衣服》:「裲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因以名之也。」 王先谦疏证补:「案即唐 宋时之半背,今俗谓之背心。当背当心,亦两当之义也。」 宋 郭彖《睽车志》卷三:「有一妇人,青衫素裲裆,日以二钱市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三章:「一团乳白色的雾气掠过面前,使他们看不清这十名骑兵的裲裆上有一个什麽字儿,只能断定他们决不是前来挑战。」参阅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九章第四节。参见「两当」、「两当铠」。 2 即兜肚。
《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攸之有素书十数行,常韬在裲裆角,云是明帝与己约誓。」 胡三省注:「《博雅》曰:『裲裆谓之袹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