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諐 |
释义 | 諐1qiān[《广韵》去乾切,平仙,溪。] 同「愆」。 1踰越;违反。 《礼记·缁衣》引《诗》:「淑慎尔止,不諐於仪。」今本《诗·大雅·抑》作「愆」。 《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欲此礼之不諐,是以尽乎行道之先民。」李周翰注:「諐,违也。言欲上下之礼不违,则爲上尽行其道,以先忧人爲务也。下人和则附於上,故上下之礼长不违也。」 2错过;违失。 《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諐。」李善注:「言当归来,而更数有所往,而諐本期。」李周翰注:「徂諐,失期也。」 唐张九龄《贺祈雨有应状》:「缘秋稼有望,时雨蹔諐,念及黎元,见於颜色。」 宋文天祥《赠明脉萧信叔》诗:「寿彼方舆人,六气何由諐?」 3过失;罪咎。 《汉书·刘辅传》:「朝廷无讇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諐。」 《後汉书·皇后纪论》:「宣后晏起,姜氏请諐。」 清朱之瑜《与奥山玄建书》之一:「旧冬承假《医监》四册,缘其中有数方欲爲钞录,是以久稽案头,难辞疏懒慢易之諐矣。」 4通「侃」。参见「諐諐」。 |
随便看 |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