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堙 yīn 〡ㄣ 《广韵》於真切,平真,影。 12画 土部9画 统一码:5819 大五码:D8A1 国标扩:DCA7
1 填,堵塞。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陈侯会楚子伐郑,当陈隧者,井堙木刊。」 杜预注:「堙,塞也。」 汉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夏后氏戚之,乃堙洪塞源,决江疏河,洒沈澹灾,东归於海,而天下永宁。」 唐 韩愈《剥啄行》:「欲不出纳,以堙其源。」 2 埋没;泯灭。
晋 潘岳《西征赋》:「窥秦墟於渭城,冀阙缅其堙尽。」 唐 韩愈《太原王公神道碑铭》:「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宋 王安石《东方朔》诗:「金玉本光莹,浮沙岂能堙。」 3 爲攻城而堆积的土山。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於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闚宋城,宋 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何休注:「堙,距堙。上城具。」 《尉缭子・兵教下》:「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以临之。」 4 泛指土台,土山。
宋 沈括《池州新作鼓角门记》:「故凡郡邑之府门,必爲崇堙伉石,凡朝廷之诏令典章,郡国之鼓旗纛槊……皆典藏於是。」 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听民取壕,筑室烧砖,或罚轻罪,堆土培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