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繪於牆壁或石壁之畫。原始人類在洞壁上刻畫諸種圖形,以記事表情,乃最早之壁畫。壁畫大凡有殿堂壁畫、寺觀壁畫、石窟壁畫、墓室壁畫之分。 (1)殿堂壁畫——周以後,歷朝宫殿壁上所繪畫者俱屬此類。漢武帝(劉徹)畫諸神像於甘泉宫,宣帝(劉詢)圖功臣像於麒麟閣,亦皆屬壁畫。近代自陝西咸陽秦氏宫殿建築遺址中發掘不少殘片。 (2)寺觀壁畫——自魏、晉訖唐、宋,佛、道兩教盛行,寺院多有壁畫,繪製佛教造像及故事。晉顧愷之、唐吴道子乃斯類畫作之高手。今所見遺物,多係元代、明初之作。 (3)石窟壁畫——繪於洞窟石壁上,遺作甚夥,以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天水麥積山、拜城克孜爾千佛洞等壁畫尤負盛名。 (4)墓室壁畫——繪於墓室四壁及墓道兩側,所畫乃死者履歷或史事、日月星辰等。每見於漢墓,唐墓亦有發見。以上諸種壁畫上時有題言,亦為書道及書史研究之資。明季與清代卷軸盛行,壁畫漸衰。唐駱賓王《駱丞集》四《四月八日題七級》詩曰: “銘書非晉代,壁畫是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