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爲人不忍,若入前爲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後用爲典故。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此边沁氏政法论之大概也。要之边氏着书虽数十种,其宗旨无一不归於乐利主义,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亦作「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爲之意,志在成各(余成各),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各动也不动,已自愧悔。」亦省作「项庄舞剑」。清 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爲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