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大觀帖
释义

大觀帖

歷代叢帖。十卷。北宋·大觀三年 (1109) 刻。徽宗(趙佶) 以 《淳化閣帖》板已斷裂,且王著標題多誤,計改定重編,詔出内府所藏墨迹,命龍大淵等更定編次,刻石於太清樓下。又命蔡京主其事。京雖奸佞,書學固在王著上,加之摹勒精良,故更勝《淳化閣帖》一籌,為歷代鑒賞家所推許。卷前標題皆蔡京所書,字行略高于 《淳化閣帖》,次序亦稍有變動。卷一為歷代帝王書;卷二至卷四為歷代名臣書;卷五為諸家古法帖;卷六至卷八為王羲之書;卷九至卷十為王獻之書。每卷末題: “大觀三年正月一日奉聖旨摹勒上石。”時隔《閣帖》 問世后一百一十七年。行款較之 《閣帖》略高大,每版前小字上記卷數,中記版數,下記刻者姓名,裝時每被剪去,但可因此以辨别真贗。關于此帖之編次,南宋曾宏父《石刻鋪叙》附有與《閣帖》對照表,頗便查對,據此知兩帖出入不大。后者并武帝一帖合于西晉武帝帖后,卷七之右軍帖内誤入隋釋智永書,卷五躋西晉宣帝於武帝上,卷一末加 〈鶻不可帖〉,卷二末加 〈裹鮓帖〉 (清翁方綱以為此二帖屬偽刻)。《大觀帖》刻後不到二十年即遭“靖康之亂”,石被劫於北方,舊拓本傅世頗稀。南宋拓于榷場之“榷場本”亦甚鮮見,但係原石。至元顧德輝始加重刻。明萬歷年間(1573—1610)陳懿卜翻刻之,其刻本多流傳於世。而行世最廣者屬清硤石曹氏翻刻本,但係偽帖。二卷末〈裹鮓帖〉等與原刻不同,重摹於《寳賢堂帖》者,即以此為原本。北京圖書館藏有宋拓本,存卷一、二。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