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两悉称
形容两者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清 陈炽《<盛世危言>序》:「如良医之治疾,大匠之程材,所爲条理井然,铢两悉称,积习丕变,而民听不疑者当别有在。」 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律诗对偶,固须铢两悉称,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 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附记》:「我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爲我是人,难於上帝似的铢两悉称。」 ▲ 亦作「铢两相称」。
茅盾《大题小解》:「於是指出何者爲适如其分,铢两相称,何者被强调了非特殊点而忽略了特殊点,何者甚至被拉扯成爲『四不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