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汉书・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爲用,饱则扬去。」
後蜀 顾敻《河传》词:「燕扬,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
《宋史・曹玮传》:「德明野心,不急折其翮,後必扬去。」
徐珂《清稗类钞・贞烈・焦烈妇吟血诗而死》:「今奚所畏耶?吾其爲脱笼鸟矣,不扬奚待!」
5 水波荡漾。
战国 楚 宋玉《钓赋》:「退而牵行,下触青泥,上则波扬。」
南唐 李建勳《离阙下日感恩》诗:「斜日苇汀凝立处,远波微扬翠如苔。」
6 谓声音高扬。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声律》:「沈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
詹鉠义证:「其意乃谓一句之中,如上声字过多,则其声飞扬而不能回环。」
明 刘瑞《皇明浙江按使王公祠记》:「瑞於是扬而叹曰:『允烈王公,妥其灵矣。』」
《清史稿・乐志四》:「凯声竞奏,《喜起》赓扬。」参见「扬言」、「扬声」。
7 显扬;发扬;传播。
《书・益稷》:「工以纳言,时而扬之。」
孔颖达疏:「若有不悟,当正其义而扬道之。」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故其植义扬辞,务在刚健。」
唐 刘禹锡《竹枝词》序:「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扬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取士以科举,虽不讲经世,而足以扬太平。」
8 显明;出众。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今子少不扬,子若无言,吾几失子矣。」
杜预注:「颜貌不扬显。」
清 王韬《瓮牖余谈・蒋剑人轶事》:「蒋体既短,貌又不扬。」
9 显示。
汉 张衡《西京赋》:「吐葩扬荣,布叶垂阴。」
10 颂扬;称颂。
宋 罗泌《路史・後纪十一・有虞氏》:「作《大化》《大训》《六府》《九原》之章,以扬禹功。」参见「扬累」。
11 往上撒;簸扬。
《晋书・孙绰传》:「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攻黍稷粟粱麻菽》:「凡攻治小米,扬得其实,舂得其精,磨得其碎。风扬车扇而外,簸法生焉。」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书〈朝野佥载〉後》:「鉏莳收刈打扬讫,磑罗作面,然後爲饼。」
12 抛;丢。
宋 周邦彦《南柯子》词:「娇羞不肯傍人行。扬下扇儿拍手、引流萤。」
《朱子语类》卷一一八:「今若此,可谓是『扬了甜桃树,沿山摘醋梨』也。」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摺:「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扬下教人怎扬?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婢﹞言已,掬辙土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