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勃海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着,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爲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於北极,沈於大海。」後因以「钓鳌」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鳌于沧洲。」
南唐 陈陶《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鳌。」
宋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宋景文有诗曰:『扪虱须逢英俊士,钓鳌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爲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秋风曲》:「钓鳌者谁子,中流闻前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