尌( ) 尌仲作盤,殷周金文集成10056,西周早期
(尌)中(仲)乍(作)𦨗(盤)。 按: 从又。古文字从又者,小篆有時訛从寸。
 尌仲簋蓋,殷周金文集成4124,西周晚期
(尌)中(仲)乍(作)朕皇考𧻚中(仲)䵼彝 (尊)𣪕(簋)。
 石鼓文·吾水 嘉尌則里。
 古陶文彙編6.80,戰國 尌。
 嶽麓書院藏秦簡·爲吏治官及黔首18,戰國至秦 □當尌, 數貰𥂰(酤)弗言, 卒士不肅。
 阜陽雙古堆漢簡·倉頡篇30,西漢 尌莖稷種。 《説文》:“尌,立也。从壴从寸,持之也。讀若駐。”
壴·尌shù壴,象形字,“口”本是圆形的鼓的形状,下为鼓架,上为装饰物,读shù。作意符生成了喜、嘉等。右边的“寸”即“手”意思是把鼓直立起来。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shù 樹(简化为“树”,树木) 豎(简化为“竖”,竖立) 澍、裋 chú 厨(厨房) 橱(橱窗) 蹰(踟蹰) 相关链接 许慎认为这一组字从“豆”得声也无不可。因为古代作为农作物的“豆”与“叔”(shū)同。 尌 (zhù)音住。立也。寸,持之也。 【按】今常音“shù”,表示樹立的意思。 尌 金文; 篆shù[豈(意符)+寸(手,聲符)→ 尌(《説文》:“尌,立也。從壴,從寸,持之也。讀若駐。”尌,古同樹,樹立; 古同豎:1.童僕;2.姓。尌,將倒下的“鼓”扶正。即“立”,擬爲“豎”“樹”的古今字。今通用樹爲之,樹興而尌廢。後來作爲構詞成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