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 甲骨文合集136,殷 己卯卜, , 貞沐芻自𪧇,沐弗其, 㞢尾。
章子戈,殷周金文集成11295,春秋早期 章子尾𠀠(其)元金。
古璽彙編3941,戰國 尾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30,戰國 初六: (遯)丌(其)尾礪(厲),勿用又(有)(攸)(往)。
曾侯乙墓91,戰國 , 豻尾之。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53正,戰國至秦 心、尾大吉。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01,戰國至秦 尾,百事兇(凶)。
馬王堆漢墓帛書·戰國縱横家書,西漢 叚(假)臣孝如增(曾)參,信如尾星(生),廉如伯夷,即有惡臣者,可毋慚乎?
漢印文字徵 尾生小青。
石門頌,東漢 臨危槍碭,履尾心寒。
元昭墓誌,北魏 首尾三周,效跨齊魯。 《説文》: “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後。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屬皆从尾。” 甲骨文、戰國文字“尾”字象人後有尾形,篆書承襲之。許慎以“微也”爲訓是聲訓,只揭示其得名由來,未能準確揭示其詞義。隸書尾形漸訛作“毛”,楷書遂以从尸从毛結體。本義表示尾巴。引申表示最末的。
尾★常◎常wěi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人形,臀部有一条装饰性的长尾;小篆从尸从毛,尸象蹲踞的人形,毛指长尾,隶定为“尾”。本义表示古代少数民族系在人身后的装饰物,引申为尾巴、末尾(末端)、主要部分以外或没有了结的部分、量词(用于活鱼)等。 【辨析】 以“尾”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wěi:娓。 尾(wěi)从倒毛在尸後。犀、屬皆从古尾字。 尾(wěi)“,微也。从到毛在尸后。古人或饰系尾,西南夷亦然。凡尾之属皆从尾。”(无斐切) 甲骨文作,象人后有装饰的尾形。甲骨文词义不明。小篆成为从尸,从毛。许慎用“微”训“尾”,这是声训。微是微小、细微的意思;尾部细微,所以训为“微”。他还说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有这种在身后装饰羽毛的习俗。王筠说,“尸”应为“皮”之省,故“尾”应指禽兽之尾而言。但从甲骨文看,“尾”的构意为人饰之尾;引申为动物之尾。 尾部有三个属字。如“屬”字下云:“连也。从尾,蜀声。”又如“屈”字下云:“无尾也。从尾,出声。”又如“尿”字下云:“人小便也。从尾,从水。”会意字,古书上多假借“溺”字表示。 尾(7画) ❶wěi ❷yǐ
【提示】毛,起笔是撇,不是横。 *尾wěi7画 尸部 (1) 尾巴: ~骨|狗~续貂。 (2) 末端;末尾: ~声|排~|结~|扫~。 (3) 量词。用于鱼: 一~鱼。 (4) 星宿(xiù)名,二十八宿之一。 另见yǐ(471页)。
*尾yǐ7画 尸部 (~儿)特指马尾上的毛或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马~儿|三~儿的蟋蟀。 另见wěi(4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