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 甲骨文合集10161,殷 □丑卜……川…… 按: 象水流之形。
 甲骨文合集28180,殷 即川𤉲又雨。
 甲骨文合集3748,殷 川……
 祖癸觚,考古與文物1966年06期,殷 何且(祖)子川癸。 按: 族名。
 啓卣,殷周金文集成5410,西周早期
 山谷至于上𥎦(侯) 川上。
 宜侯夨簋,殷周金文集成4320,西周早期 氒川(甽) (三百)□。 按: 讀爲“甽”,田畝也。
 五祀衛鼎,殷周金文集成2832,西周中期 于卲(昭)大室東逆(朔) (營)二川。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8,戰國 夜(豫) (乎)奴(如)冬涉川。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31,戰國 (以) 於溪浴(谷), 淒(濟)於(廣)川。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毋服川。
 居延新簡EPF22.3,西漢 潁川昆陽市南里。
 漢印文字徵 淄川王璽。
 豫州從事尹宙碑,東漢 在穎川者,家于傿陵,克纘祖業,牧守相亞。
 石尠墓誌,晉 適黄門侍郎、江安侯穎川陳世範。
 竇泰墓誌,北齊 天柱大將軍爾朱榮鞠旅汾川,問罪君側。
 陳叔榮墓誌,隋 晝夜川流,其生若浮。
 張軻墓誌,隋 馳隙不追,逝川何遽。 《説文》: “川, 貫穿通流水也。 《虞書》 曰: ‘濬 ㄍ距川。’ 言深 ㄍ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川。” “川”字象水流之形。卜辭或爲河神。金文或爲族名,或讀爲“甽”。其他文獻皆指山川。
川★常◎常
chuān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水流形,隶定为“川”。(一说甲骨文1象两岸之间有河水流动之形。)本义为河流,引申为水道、平地、平原等。 【辨析】 以“川”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chuān:氚∣chuàn:钏∣zhèn:圳∣shùn:顺∣xùn:训、驯。 川chuān,古写作“巛”时,读xūn象形字,像河流。本义为河流。《释名》:“川,穿也,穿地而流。”“众流注海日川。”(蔡邕《月令·章句》)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chuan 阴平:氚(化学元素) 去声:钏(“银钏金钗来负水”——刘禹锡《竹枝词》) xun 阳平:巡(巡逻) 去声:训(训练) 驯(驯服) shùn 顺(顺其自然) zhèn 圳(深圳,广东省地名) 相关链接 “巡”,会意字,水之流动也。《集韵》说:“顺,古作巡。”圳,人挖的水沟,穿地而流,可作会意字理解。训、驯、圳可理解为以“巡”(顺)作声符(省)的形声字。圳,古读为“川”(chuān)。粤方言读zhèn,赣方言读jùn。 川 (chuān)貫穿通流水也。 川chuān(3画)
 【提示】第一笔是竖撇,不是竖。 *川chuān3画 丿部 (1) 河流: 山~|~流不息|百~归海。 (2) 平原;平地: 米粮~|一马平~。 (3) 指四川省: ~菜|~妹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