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 甲骨文合集25948,殷 貞 (後)酒。
 小屯南地甲骨2358,殷 後王射兕 。
 作册夨令簋,殷周金文集成4300,西周早期 用𩒨後人亯(享)。

鼎, 殷周金文集成2740, 西周早期
(以)師氒眔有 (司)後或(國) 伐 。
 小臣單觶,殷周金文集成6512,西周早期 王後 ( )克商。
 師朢鼎,殷周金文集成2812,西周中期 王用弗 (忘)聖人之後。
 師㝨簋, 殷周金文集成4313, 西周晚期 余用乍(作)朕後男巤 (尊)𣪕(簋)。
 黄子鼎,殷周金文集成2566,春秋早期 霝(令)冬(終)霝(令) (後)。
 余贎 兒鐘, 殷周金文集成184,春秋晚期
(後)民是 (娱)。
 後生戈,山東金文集成871頁,春秋 後生戈。
 黄子盉,殷周金文集成9445,春秋 霝(令)冬(終)霝(令) (後)。
 中山王 方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卲(昭)告 (後)嗣。
 曾姬無卹壺,殷周金文集成9711,戰國 後嗣甬(用)之。
 古璽彙編296,戰國 左□ (後)。
 古陶文彙編3.921,戰國 後。
 古陶文彙編3.922,戰國 後。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9,戰國 初 (沈〔醓〕)酭(醢), (後)名昜(揚),非亓(其)悳(德)加。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70,戰國 兄弟, 至先 (後)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12,戰國 圥(堯)又(有)子九人, 不 (以)亓(其)子爲 (後), 見 (舜)之 (賢)也, 而欲 (以)爲 (後)。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7,戰國至秦 戰死事不出,論其後。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功成不廢,後不奉(逢)央(殃)。
 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西漢 是不見亡之在一邦之後,而卷(眷)在耳目之前。
 張家山漢簡·蓋廬35,西漢 蓋廬曰: 凡擊適(敵)人,何前何後,何取何予?
 張家山漢簡·奏讞書198,西漢 到巷中,或道後類塹(暫)軵婢,僨,有頃乃起,錢已亾(亡),不智(知)何人、之所。
 居延新簡EPF22.23,西漢 後二日當發,粟君謂恩曰……
 漢印文字徵 集降尹中後候。
 漢印文字徵 吕後生印。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銘勒斯石,垂之於後。
 淳于長夏承碑,東漢 先人後己,克讓有終。
 高陽令楊著碑陽,東漢 若兹不刊,後哲曷聞。
 石尠墓誌,晉 永嘉元年,逆賊汲桑破鄴都之後,遂肆其凶暴東北。
 韓震墓誌陽,北魏 起家爲平北主簿,轉襄威將軍、秀容令,後爲桑乾太守。
 薛孝通敘家世券,北魏 大魏太昌元年□月十日,代郡刺史薛孝通歷敘世代貽後券。
 張安姬墓誌,北魏 後除文繡大監。
 道明墓誌,北齊 其後表奏陳聞,其辞炳蔚,爲帝所知。
 任軌墓誌,隋 其後安隗馳名,峻愷流譽。
 豆盧實墓誌,隋 建社錫茅,業光後嗣。
 蕭瑾墓誌,隋 樹風長世,其後克昌。
 段濟墓誌,隋 自時厥後,代有人焉。
 楊孝恭碑,唐 不紀圓石,後夫奚覩。
 高懲墓誌,唐 恵訓不倦, 冝其克荷前烈; 以燕後昆,故生我偉才,纉是洪閥。
 梁秀墓誌,唐 前焕緗油,後鍾青史,德音無昧,其在斯乎?
 憫忠寺重藏舍利記,唐 尋録状捧金函詣子東門上獻,旌幢中權後營,皆澡□沐心,通宵瞻禮。 《説文》: “後, 遲也。 从彳、 幺、 者, 後也。 , 古文後从辵。” 甲骨文作“ ”, 从幺(當爲聲符)从 。 後來增“彳”而成“後” (甲骨文已有)。 在此基礎上再增“止”則成 “ ” (與 《説文》古文合)。“ 、 後、 ”三者雖有産生先後之不同、字形繁簡之差别,而其表意功能則同。漢魏以下,“後”行而“ 、 ”皆廢。 字義上,“後”與“先”相對。
後 (hòu)彳,小步也。幺,小也。夊,行遲曳夊夊也。从彳、幺、夊,是居後也。 【按】“後”的本義是行走遲後,引申表示“前後”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