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 ) 魯伯愈父匜,殷周金文集成10244,西周晚期 魯白(伯)愈(愉)父乍(作)鼄(邾) (姬) 朕(媵) (盨)也(匜)。
 魯伯愈父鬲,殷周金文集成690,春秋早期 魯白(伯)愈(愉)乍(作)鼄(邾) (姬)𡰥(夷)朕 (羞)鬲。
 古璽彙編3403,戰國 愈(愉)。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乙11,戰國 建惪(德)女(如)□□貞(真)女(如)愈(愉)。
 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13,戰國 無(璑)茖(璐)蓳(瑾)愈(瑜) (包)山石。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7,戰國 氏(是)胃(謂)益愈。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柬大王泊旱2,戰國 龜尹 (知)王之庶(炙)於日而 (病) (疥), (儀)愈 (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2,戰國 今邦 (彌)少(小)而鐘愈大。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4,戰國 民日愈(愉)樂。
 元悛墓誌,北魏 字士愉。
 楊厲墓誌,隋 接凡愉愉。
 石崇俊墓誌,唐 歡愉來央。 《説文》: “愉,薄也。从心俞聲。《論語》曰: ‘私覿,愉愉如也。’” 今日楷書中“愈”、“愉”分爲二字。《説文》未收“愈”字。從現有古文字材料來看,上下結構的“愈”和左右結構的“愉”原本並無區别。如上博簡中的“愈”,在《曹沬之陳》簡2中表示愈加,在《用曰》簡4中表示愉樂。兩字的分化可能始於漢代。居延新簡中的“愈”已經表示病愈。兹附録“愈”字於下:
 居延新簡EPT49.48A,西漢 言不愈乾。
 居延新簡EPF22.280,西漢 病泄注不𢠚(愈)。
 薌他君石祠堂石柱題記,東漢 其月廿一日,況忽不愈。
 元悌墓誌,北魏 率攸蹈禮,瘍巨愈遲。
愉★常◎常
yú形声,从心,俞声,快乐、高兴。 【辨析】 愉/娱 见515页“娱”。 愉 金文; 篆yú[忄(心,意符)+俞(聲符)→愉(《説文》:“愉,薄也。從心,俞聲。《論語》曰:‘私覿(dí),愉愉如也。’”愉:和悅,快意〈愉快、愉悅、歡愉〉。)] 《詩經·唐風·山有樞》:“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忽有一天你逝去,徒讓他人去享受。) *愉yú12画 心部 快乐;喜悦: ~快|~悦|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