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懽( ) 陳逆簠,殷周金文集成4630,戰國早期
(懽)血(卹)宗家。 按: 上下結構,从雈。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4,戰國 齊之 (以)豊(禮), 則民又(有)懽(勸)心。
 郭店楚墓竹簡·尊德義32,戰國 不 (時)則亡懽(勸)也。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52,戰國 眚(性)善者也,未賞而民懽(勸)。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 政(乙篇)1,戰國
(顯) 懽(勸)信則 (偽)不章(彰)。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中弓22,戰國 卡=(上下)相復以忠,則民懽(歡)承學(教)。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60,戰國 一出言三軍皆懽(勸),一出言三軍皆往。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61,戰國
(以)懽(勸)亓(其)志。
 西狹頌,西漢 四方无雍,行人懽悀。
 元焕墓誌,北魏 置𨢩出館, 懽同林下。 《説文》: “懽, 喜𠭥也。 从心雚聲。 《爾雅》曰:‘懽懽愮愮, 憂無告也。’” 先秦古文字中皆爲上下結構。戰國金文从雈聲。義同“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