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 甲骨文合集6906,殷 貞 其隻征戎。 按: 从戈从盾之初文。
 甲骨文合集21252,殷 ……允戎。
 甲骨文合集20551,殷 告戎邑……
 甲骨文合集21897,殷 ……戎……
 甲骨文合集22043,殷 丁未卜,其征戎,翌庚戌。
 甲骨文合集20168,殷 □雀□戎乎……
 戎刀爵,殷周金文集成8239,殷 戎刀。
 史戎鼎,殷周金文集成2169,西周早期 史戎乍(作)寶(尊)鼎。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廼 (召)夾死(尸) (司)戎。 按: 此處指軍事。
 戎作從彝卣,殷周金文集成5124,西周早期 戎乍(作)從彝。
 臣諫簋,殷周金文集成4237,西周中期 井(邢)𥎦(侯)𪠑(搏)戎。
 翏生盨,殷周金文集成4459,西周晚期 孚(俘)戎器。
 秦王鐘,殷周金文集成37,春秋晚期 救秦戎。
 七年邦司寇矛,殷周金文集成11545,戰國晚期 上庫工帀(師)戎閒。
 董武鐘,殷周金文集成34,戰國 戎𧻚搏武。
 曾侯乙墓179,戰國
牧之晶(參)匹駒 。戎 (路)。 按: 戈左上增一横筆。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周易38,戰國 啻(惕) (號), 莫譽(夜)又(有)戎,勿卹(恤)。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14,戰國 克 (獵)戎事, 台(以)員(損)四戔(踐)。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13,戰國至秦 臣邦真戎君長,爵當上造以上,有罪當贖者,其爲群盜,令贖鬼薪鋈足。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外戎内戎,天將降央(殃)。
 居延新簡EPT59.49A,西漢 遠士吏戎敢言。
 漢印文字徵 撫戎司馬。
 漢印文字徵 薄戎奴。
 漢印文字徵 李戎私印。
 漢印文字徵 左戎私印。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南苞八蠻,西羈六戎。
 元均及妻杜氏墓誌,東魏 好謀如成,臨戎弛析,肆力懃王,陳師掃惡。
 元壽安妃盧蘭墓誌,北周 文貞殉節元戎,忠臣天下,封墳式墓,宛在芒山。 按: 元戎,本爲大的兵車,如《詩·小雅·六月》: “元戎十乘,以先啓行。”此處喻指軍隊、軍事。
 段威墓誌,隋 地迩邊裔,俗雜戎羌。 按: 戎,少數民族名。
 崔延墓誌,唐 綏戎撫人,軍理俗阜。 《説文》: “ , 兵也。 从戈从甲。 ” 甲骨文从戈从盾之初文,會兵器之意。後“盾”之初文省寫作“十”形(古文字“甲”),遂亦可認爲“从戈从甲”。隸變楷化作“戎”。 “戎”字本義爲兵器。卜辭中用作方國名,或某族名。後泛指戰爭、征伐。石刻文獻中或用作少數民族專名。
戎★常◎常
rónɡ表意,甲骨文、金文1、小篆从戈从盾,戈和盾都是古代兵器;金文2把盾形简省为十,隶定为“戎”。本义为一种兵器,引申为兵卒、军队、军事、戎族(古代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等。 【辨析】 ❶以“戎”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rónɡ:绒、狨。 ❷戎/戍/戉/戌/戊/戒 见436页“戊”。 戎róng甲骨文为象形会意字,右边是进攻的武器“戈”,左边是防御的武器“十”(甲或盾牌)。可作古代兵器的总称。弓、殳、矛、戈、戟谓之“五戎”。《说文》:“戎,兵也。”兵戎相见,便是打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róng 绒(绒线) 狨 戎 (róng)从戈,从甲。鐘鼎“甲”字多作“十”,故隸作“戎”。 【按】戎,《説文》:“兵也。”即兵器的總名。《禮記·月令》:“以習五戎。”五戎,弓、殳、矛、戈、戟。 △戎róng6画 戈部 (1) 〈书〉 兵器: 兵~。 (2) 军事;军队: ~马|~装|投笔从~。 (3) 我国古代称西方的少数民族: 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