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7923,殷
……折暈……
按: 从斤从中斷之木,會以斧斤斫斷樹木之意。

甲骨文合集9594,殷
貞勿令折歸。
按: “斤”下增“廾(雙手)”。

甲骨文合集18459,殷
……莧……折……

甲骨文合集21002,殷
丙戌步, 丁亥。 ……折。

多友鼎,殷周金文集成2835,西周晚期
多友右(有)(折)首(執)(訊), 凡(以)公車(折)首(二百)又□又五人。

師同鼎,殷周金文集成2779,西周晚期
(折)首𡙕(執)(訊), 寽(俘)車馬五乘大車廿羊百。

洹子孟姜壺,殷周金文集成9730,春秋
于大無(巫)𤔲(司)折(誓)于大𤔲(司)命。

古璽彙編4299,戰國
折上。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19,戰國
(始)折(制)又(有)名。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6,戰國
非甬(用)臸, 折(制)坓(刑)。

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59,戰國
門外之𥿆(治), 谷(欲)亓(其)折(制)也。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武王踐阼3,戰國
武王西面而行, (曲)折而南,東面而立。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125,戰國至秦
皆不勝任而折。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112,戰國至秦
屋不壞折,主人必大傷。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89,戰國至秦
毆者顧折齒,可(何)論?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崇保障之治,建勿剗之化,開義遏□□罰折中,户口既盈,禮樂皦如。

雁門太守鮮于璜碑陽,東漢
折節清行,恭儉束脩,政崇無爲,聲教禁化。

寇霄墓誌,北魏
朋人司馬或痛道範之速墮,哀松蘭之早折。

寇演墓誌,北魏
玉折瓁彫,僉焉痛惜。

賈通墓誌,隋
所惜桂折芝亡,勞徽易泯,不刊景行,英音誰紀?

苟君妻宋玉艷墓誌,隋
纂義壯武,絫乗折請。

宴濟瀆序陰,唐
不以險阻折其勢,不以清濁汩其流。
《説文》:“㪿, 斷也。 从斤斷艸。 譚長説。 , 籀文折从艸在仌中, 仌寒故折。 , 篆文折从手。”
甲骨文“折”字从斤从中斷之木,會以斧斤斫斷樹木之意。“斤”下增“廾(雙手)”,以斤斷木的造字意圖更顯。金文“折”與“斤”相對的中斷之木或訛作上下疊置的兩“中” ,是爲 《説文》正篆所本; 或於兩“中”之間增“二” ,以示斷意, 是爲《説文》籀文“”所本, 故知《説文》 “籀文折从艸在仌中, 仌寒故折”之説無據; 兩“中”形近於“手”, 故《説文》 “折”字从手之篆文“”本於此而生,並流行於後世。

折,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籀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以从斤从斷“木” 會意,即以斤斷木。金文第一字形沿襲甲骨文,第二字形加二短横指示斷處。斷木稍連則訛爲手形,小篆從之,隸定作 “折”。從文字角度看,斷木非 “木”,故不得以从斤从木會意。本義是折斷,引申爲裁斷、屈從、折服、彎曲、减損、挫敗、折磨、損害、毁壞、死亡等義。卜辭、銘文皆有本義用例。銘文或通 “誓”,或通 “哲”。
楚簡帛文作,形有訛變,皆有理可尋。秦簡牘文作,承古而稍變,古隸典型。

摺★繁、规◎常★常◎常


折,表意,甲骨文、金文、《说文》籀文、小篆1从斤从断木或断艸,斤指刀斧,表示用刀斧砍断草木;小篆2把断艸讹为手。本义读zhé,折断,引申为判决诉讼案件、挫败、夭折(早死)、损失、弯曲、回转、折叠、折子(折叠的写有奏章等内容的小册子)、元代杂剧的一个段落、折合、折扣等;又读shé,引申为断、亏损、损耗等;又读zhē,引申为翻转、倒腾(倒过来又倒过去)等。摺,形声,从手,習声,本义为毁坏,假借为折叠,由此引申为折子、元代杂剧的一个段落等。《简化字表》把“摺”简作“折”,采用同音通用字,并规定:“在折和摺意义可能混淆时,摺仍用摺。”
【辨析】
❶“折”与“摺”不是等义简繁字,“摺”又是规范字。
❷以“折”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zhé:哲、蜇∣zhè:浙∣zhā:哳∣xué:踅∣shì:誓、逝。
【构词】
折叠(折疊)∣折断(折斷)∣折服(折服)∣折合(折合)∣折扣(折扣)∣折算(折算)∣波折(波折)∣挫折(挫折)∣曲折(曲折)∣转折(轉折)∣折尺(摺尺)∣折扇(摺扇)∣折纸(摺紙)∣存折(存摺)∣奏折(奏摺)

折·析zhé·xī

(金)
析,会意字,金文一边是大斧,一边是断成两截的“木”,意为大斧折断树木。楷书将“木”讹变为“扌”有人认为是把手砍断了。折,又读shé,《唐韵》:“食列切,音舌。”“析”,甲骨文结构与“折”类似,也是会意字,本义为把木头劈开。“析”与“折”字形上的区别是“木”或断,或连。从字义上看,“折”为“木”之横断,“析”为木之纵向裂开。“析”一异体为“㭊”可为证。折木成段,析木为片。此二者之别。王充《论衡·量知篇》:“断木为椠(长约三尺),析木为板。”作声符形成的字分别是:
zhe
阳平:哲(哲学)
去声:浙(浙江省)

淅(淅沥,象声词)
皙(白皙)
晰(清晰)
菥(菥蓂,二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
蜥(蜥蝎)
相关链接
1.“柝”(tuò),字本义亦为“木裂开”。“、”指事符号。古代报警、报时往往敲击木片,谐“铎”之音。(参看“睪”字条)
2.“誓”(shì,宣誓),为会意字。“折”有断的意思,“宁折不弯”,断也。断者,不可反复。“誓言”,不反悔的话。逝(逝世),也是一去不回了。“折”有“断”的意思,故“片言可以折狱”。(《论语·颜渊篇》)

173.趣談“折”字

折,古人爲了取信于人,往往斷木爲誓,無疑折是誓本字。後直接指折斷字,於是加言爲誓,各得其所。


甲骨文;金文;shé,zhē,zhé

[扌(手,意符) + 斤(意符) → 折(《説文》:“折,斷也。從斤斷艸,譚長説。,籀文折從艸在仌中,仌寒,故折。”折,甲骨文像“以斤〈斧〉斷木”。 1.shé,引申爲做生意虧本〈折本交易〉;2.zhē,來回擺弄〈折騰〉;3.zhé,事業未成〈挫折〉。多用於長條形的物體的斷開〈骨折〉,引申爲損失〈損兵折將〉。)]
《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二哥二哥聽我言!不要翻牆進我院,免得桑苗遭踏踐。)
[春秋] 左丘明《左傳·襄公七年》:“衡而委蛇(weī yí),必折。”(楊伯峻注:衡即橫,謂強橫、專橫。此種人,從容自得,不思後患,必將毀折。)
[唐] 李商隱《曲江》:“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唐] 無名氏《金縷衣》:“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斷也。 从斤、斷艸。 譚長說。 ,籀文折。 从艸在仌中。 仌寒故折。 ,篆文折。 从手。(一篇下)
以斤中斷樹幹。

(7画)
❶shé
❷zhē
❸zhé(摺)

【提示】在汉字简化前,读zhé,表示 “折叠 (如折尺、折扇)” “用纸折叠而成的本子 (如奏折、存折)” 义时,折字一般写作摺。《简化字总表》规定,在摺和折意义可能混淆时,摺仍用 “摺”。右边是斤,不要错写成斥。

*shé

7画 手部 
(1) 断: 笔杆~了|他摔~了腿。
(2) 损耗;亏损: ~耗|~本
(3) 姓。
 另见zhē(511页);zhé(511页)。


*zhē

7画 手部 
(1) 翻转: ~跟头|把箱子~了个底朝天。
(2) 倒在一起或倒过来倒过去: 把饭菜~在一个碗里|水太烫,拿两个杯子~一~再喝。
 另见shé(360页);zhé(511页)。


*1zhé

7画 手部 
(1) 断;使断: ~断|骨~|~戟沉沙|~根树枝当拐杖。
(2) 死,多指年幼时死亡: 夭~。
(3) 摧折;挫败: 挫~|百~不挠。
(4) 损失: ~寿|损兵~将。
(5) 在原价基础上减去: 五~|打~|不~不扣。
(6) 弯曲: ~射|转~|曲~|周~。
(7) 心服: ~服|心~。
(8) 换算成: ~合|~价|~旧|~算。
(9) 抵偿: 将功~罪。
(10) 古代戏曲的段落名,每剧多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一场: ~子戏。


*2(摺)zhé


(1) 叠,将纸、衣服等的一部分翻过去,与另一部分贴在一起: ~叠|~扇|~尺。
(2) 折子,指用纸折成的小册子: 存~|奏~。
 另见shé(360页);zhē(511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4: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