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一]敬天事地祭
释义

[一]敬天事地祭

在远古的原始社会中,由于人们对自然变化的不可理解而对天产生敬畏,便对自然现象比如日、月、雷、风、水等进行祭祀,以求禳灾致福。这个时期的祭祀对象,属于自然神。随着人间部落联盟军事首领转化为权力至尊的王,到夏商时期,天神群体 (日月星辰等)中出现了至上神 “帝”。
“帝”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异体比较多。甲骨文有十六种写法[42],金文有十九种写法[43]。关于其构形,有象形说和会意说两种: 象形说中有说像花蒂之形的、像女阴生殖器之形的、像燎柴祭天之形等多种说法; 会意说指女阴生殖器与繁衍系线会意生育等说法。但在商周两代人的心目中,“帝”字被用来表示居于一切之上的主宰者,所以也称之为“上帝”、“皇天”、“昊天”等。
在甲骨卜辞中,帝的威力巨大,陈梦家把帝的权能归纳为可以 “令风”、“令雨”、“令雪”、“令祸”、“帝咎王”、“帝佐王”、“授年害年”等十六个方面,可以为害人间和福佑人间[44]。在金文中,帝也同样具有这种威力。
1. 在商周人的心目中,帝不只一个;但金文中最高的帝只有一个,至上神的下面还有许多其他的帝,即各路鬼神
克奔走上下帝无冬(终)令(于)有周。 ( 《金文语料库·荣作周公簋 (又名〈邢侯簋) )》编号5000)
“上下帝”指在天的上帝和天地间的诸天神。上帝是天神之首,至高无上,下帝是相对于上帝而言的天神中其他神的称呼。
隹(唯)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 。 ( 《金文语料库·㝬钟》编号0096)
“皇上帝”是天上的至上神,“百神”是至上神之下的诸神。
邒上下, 亟㺇(宣)慕(谟), 昊(昭)亡(无)𪰖(斁)。 (《史墙盘》编号5411)
, 从奚寒声, 古寒与旱、 忓等从干声的字同声同部, 铭文中读为忓。 《广雅·释诂》 训忓等字为 “善也。”王念孙 《疏证》: “忓者,《方言》 : 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谓好曰忓。 ”邒, 从示从邑, 是祁的异体, 通祈祷的祈。 “邒上下, 亟㺇宣谟, 昊昭无斁”,就是虔诚的祈祷上下的天神地祗,迅速察明牢狱,明了谋略,让昊天上帝昭临而不被厌弃。这句铭文中的“昊昭无斁”的祈求,在 《师询簋》和 《毛公鼎》 中都反复出现过。
上面这些铭文, 反映出周人心目中的帝, 已经完全成为至上神, 《㝬钟》 是西周晚期周厉王自制的彝器,周王本人就非常相信上帝是百神之主,因此发誓 “我惟司配皇天王” 。
2. 上帝可以降福人间,在金文中主要是降福于周王室
皇天引猒(厌)氒德。 配我有周。 䧹(膺)受大命。 ( 《毛公鼎》编号4027)
“皇天”即上帝; “厌”,满足、充足。意思为: 感激上帝皇天所施予的绵长而充厚的德,让我有周来承受和享有天下。
上帝降(懿)德大𤲀(屏)。 匍(抚)有上下。 䢔(合)受万邦。 ( 《史墙盘》编号5411)
“屏”有大定的意思。“上下”在此指贵族中的尊卑等级。《礼记·曲礼下》: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陆德明 《经典释文》 : “上谓公卿,下谓大夫、士。”孔颖达《疏》: “上谓公卿大夫,下谓士。” “合受”即完全接受。这句话强调了上帝降赐美德和安定给周文王,使文王能够抚定上下的等级关系,完全拥有天下。与此相同的句子还很多,比如:
上帝降懿德大屏。 抚有四方。会受万邦。 ( 《𤼈钟》编号0066)
上面这些材料都说明周人取代商朝,是上帝的意志。《尚书·多士》记载周公在迁殷民到成周洛邑时说: “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乱,弼我。我其敢求位?惟帝不畀,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用商人最信奉的上帝来说服殷商遗民服从西周王朝的统治。所以,对上帝的崇拜,是周王朝统治的基础。
在周人心目中,上帝不仅赐予周王朝天下,同时还保佑周王朝五谷丰登:
上帝后尢。 保受天子绾令。 厚福丰年。 ( 《史墙盘》编号5411)
“后”马承源认为就是后稷。 后稷是周氏族的始祖, 能够排名在上帝之后的, 唯有始祖。“尢”,《说文》 : “曲胫也。”此字与匡相通假,匡,郑玄 《笺》 云: “正也”,是匡正的意思。此句意为上帝赏赐厚福给文王,始祖后稷保佑有周的丰年。这个盘的器主史墙,是殷商移民的后代,但至他生活的西周中期,已经被完全同化为周人,他所铸的这个彝器铭文说明,到西周中叶时,上帝为保护神的观念已经成为周人的信条。商周时代的人们,笃信天命,认为天下的得失,完全是上帝的安排,因此像 “不(丕)显文武。䧹(膺)受天令。 ” ( 《师询簋》编号5062)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就不足为怪了。


“墙”铜盘及铜盘上的文字



上帝不仅赐福给周王,而且还保佑周王的先祖、先王的灵魂:
用康惠朕皇文烈祖考。 其格前文人。 其频在帝廷陟降。 (《㝬簋》编号5045)
康,《尔雅·释诂》训为 “安也。”惠,《诗经·大雅·思齐》 : “惠于宗公,神罔时恫。”郑玄 《笺》 : “惠,顺也。”此诗句可以作为铭文的注解: 安宁顺从祖考,为使先人无怨无恫。“帝廷”,上帝之廷,周人认为自己的先祖都庇附于上帝之廷。“陟降”,《诗经·大雅·文王》 :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毛亨 《传》 : “言文王升接天,下接人也。”这是周人天道观的具体反映: 生世为天子,死后在帝所。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条铭文中体会到一条重要的信息: 尊贵如周天子的文王,升天之后也只能在帝左右,这表明 “昊天上帝”的权威,已经超出了周人的祖先神。这与商人祖先神至上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3. 对上帝不尊敬,上帝还能惩戒世人、包括周王
哀哉。今旲天疾威降丧。( 《师询簋》编号5062)
周懿王若,在恭王逝世后感叹说: “哀哉! 现在上天震怒,降丧乱于周室。”疾,字形就像人中矢状,在此意为急速地。威,灾难,《诗经·小雅·雨无正》 : “旲天疾威。”上天急速地降下灾难。丧,死人之事。在这句铭文中,懿王说上帝震怒而降下灾难,应该是指恭王丧崩这件事。由此可见,周人把碰到的灾难都归结于上帝的惩戒和警告。所以,周人“畏天畏 (威) ” ( 《大盂鼎》编号3144)。
4. 因为上帝赐福、赐天下给周人,所以就要顺从上帝和祭祀上帝
用配皇天。 (《㝬簋》编号5045)
“配”,《庄子·天地》 : “啮缺可以配天乎” ,成玄英 《疏》 : “配,合也。”“皇天”即上帝。铭文强调要顺应上帝、服从上帝。
陟𤕌皇□大鲁令。 用保我家朕立(位)㝬身。 阤阤降余多福𡩜(宪)(烝)。 (《㝬簋》编号5045)
陟, 《尔雅·释诂》 : “升也。 ” 由低处向上走, 与降相对。 𤕌, 马承源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中作 “重恪”。“重”,敬重; “恪”,《尔雅释·诂下》 : “恪,敬也。 ”皇□, □中之字, 马承源隶定为 “帝”字, , 从素令声, 读为令。 《尔雅·释诂》: “令, 善也。 ” 㝬身, 厉王的名字叫胡, 《史记·周本纪》 : “夷王崩, 子厉王胡立。 ”胡、 㝬声转, 因声通假, 㝬身即厉王自身。 此句铭文表示: 要敬重伟大的上帝的命令,好好的保定我王家江山、我的王位和我自己。
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佑)王。衣(殷)祀于王不(丕)显考文王,事喜(糦)上帝。( 《天亡簋》编号5012)
糦,《诗经·商颂·玄鸟》有: “大糦是承”,郑玄 《笺》: “ 《韩诗》云大祭也。”事糦上帝,即奉献酒食于上帝而求其欢悦,是隆重地祭祀上帝的一种祭名。雷汉卿 《〈说文〉 “示部”字与神灵祭祀考》中说: “祭礼首先是奉献饮食于神灵,虔诚的人们相信神享食而欢悦,便会赐福于人。作为祭名用的 ‘喜’ 字自然含有奉食以求神欢心之意。”
隹(唯)王二祀。 既𢦚于上帝。 ( 《二祀其卣》编号5062)
祀, 年。 王二祀, 帝辛二年。 𢦚, 假借为 “裸”, 是一个祭名。 𢦚、 裸声近而韵部歌、元对转,裸为灌酒之祭。铭文强调: 在商王帝辛继位第二年,已经举行了裸祭上帝的仪式。
西周时开始出现 “神”字,主要指上帝之外的其他天神,周王在祭祀上帝时,也会祭祀诸神。
天子明(哲)。 傥孝于申(神)。 (《大克鼎》编号: 4023)
铭文歌颂周王 (天之子) 圣明,能够很好侍奉天神。金文中提到祭祀诸神的铭文有52条之多。
祭祀的方式,主要是禋祭、祡祭等。祡祭是 “积柴加牲其上而分燔之”的祭祀活动,用火烧牺牲来敬天,周人认为烟气上升可以被天神享用:
(祡)(烝)祀无敢(酬)。 ( 《大盂鼎》编号: 3144)
禋祭是洁净斋戒而进行的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 :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强调了禋祭是专门祭天的活动。郑玄 《注》: “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升烟的目的是告诉上帝和先祖。
茨禄炽光。宜其禋祀。( 《史墙盘》编号5411)
茨,《诗经·小雅·瞻彼洛义矣》: “君子至止,福禄如茨。” 《释名·释宫·室》 : “屋以草盖曰茨。”茨禄,就是形容福禄如房顶般高大。炽,昌炽、炽盛之义。禋祀,就是洁净斋戒而祭祀。铭文的意思为: 屋顶般高大的福禄真是非常的昌盛,对此,应该向上帝举行圣洁的禋祭。《金文语料库中》关于禋祭的内容还有五条。
周王自称为 “天子”,是天下至尊之王,所以祭天祭上帝的仪式,通常由周王主持。《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天子祭天,诸侯祭土”的记载说明,祭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只有周王才能主持祭祀。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