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常◎常表意,从手从散,散指散布,本义读sǎ,抛撒,引申为散布、散落等;又读sā,引申为放开、张开、泄出、尽量施展出来、故意表现出来等。 【辨析】 撒/洒 见352页“洒”。 撒 金文;《説文》所無sā,sǎ[扌(手,意符)+散(聲意符)→撒(1.sā,放開〈撒手〉;2.sǎ,分開〈撒種〉。)] [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槐柳楸梓梧柞》:“﹝槐子﹞種麻時和麻子撒之,當年之中,即與麻齊。” *撒sā15画 手部 (1) 张开;放出去: ~手|~网|~腿就跑。 (2) 〈口〉 排出;漏出: ~尿|足球有点~气。 (3) 尽力使出来,表现出来: ~野|~娇|~欢儿。 (4) 【撒拉族】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甘肃。 另见sǎ(350页)。
*撒sǎ15画 手部 (1) 把许多颗粒状或片状的东西扔出去,使其分散落下: ~播|抛~|~种子|~传单。 (2) 分散落下,洒: ~了一地水|把~了的豆子拾起来。 (3) 姓。 另见sā(3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