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 ) 匍盉,近出殷周金文集録943,西周中期 匍即于氐。 按:用作地名。

金氏孫盤,殷周金文集成10098,春秋早期
金氐孫乍(作)寶般(盤)。 按:用爲人名。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53背,戰國 訟(容)城(成)氐(氏)。 按:用作“氏”字。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楚居5,戰國 祭愳亓 夜而内 氐今曰 夜至。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98,戰國至秦 九月:氐,祠及行、出入[貨],吉。 按:增一横筆。氐,星名。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進不氐,立不讓。 按:氐,至。
 漢印文字徵 漢歸義氐司馬。
 漢印文字徵 魏率善氐邑長。 《説文》: “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从氐。” “氐”字《説文》釋爲“至也”,馬王堆帛書“進不氐”之“氐”用作此意。金文或爲地名,或爲人之姓氏。楚簡、漢印皆用作“氏”字。
氐★规◎常
小篆象形,初与“氏”为一字,分化为二,本义读dǐ,树根(后作“柢”);又读dī,假借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星名。 【辨析】 ❶以“氐”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di,但声调不同。dī:低、羝∣dǐ:抵、底、诋、邸、柢、砥、坻、骶。 ❷在台湾,“氐”的下部是横,不是点。 氐 (dī)古“柢”字。从氏下著一。 【按】柢,音dǐ,指樹木的根,引申有根本義。 △氐dī5画 氏部 (1) 中国古代民族名。殷周至南北朝时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东晋时曾建立前秦和后凉。 (2) 星宿(xiù)名,二十八宿之一。 另见dǐ(80页)。
△氐dǐ5画 氏部 〈书〉 通“柢”。树根;根本。 另见dī(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