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匍盉,近出殷周金文集録943,西周中期
匍即于氐。
按:用作地名。

金氏孫盤,殷周金文集成10098,春秋早期
金氐孫乍(作)寶般(盤)。
按:用爲人名。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53背,戰國
訟(容)城(成)氐(氏)。
按:用作“氏”字。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一·楚居5,戰國
祭愳亓夜而内氐今曰夜至。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98,戰國至秦
九月:氐,祠及行、出入[貨],吉。
按:增一横筆。氐,星名。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進不氐,立不讓。
按:氐,至。

漢印文字徵
漢歸義氐司馬。

漢印文字徵
魏率善氐邑長。
《説文》: “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从氐。”
“氐”字《説文》釋爲“至也”,馬王堆帛書“進不氐”之“氐”用作此意。金文或爲地名,或爲人之姓氏。楚簡、漢印皆用作“氏”字。

★规◎常


小篆象形,初与“氏”为一字,分化为二,本义读dǐ,树根(后作“柢”);又读dī,假借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星名。
【辨析】
❶以“氐”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di,但声调不同。dī:低、羝∣dǐ:抵、底、诋、邸、柢、砥、坻、骶。
❷在台湾,“氐”的下部是横,不是点。

氐·氏di·zhī

(甲) (金) (篆)
“氏”,郭沫若说是古“匙”字,甲骨文为象形字。“氐”,李孝定说像人侧立手提东西。氏、氐本是一个字,石鼓文在底下加一横,读为di(星宿名与少数民族名读第一声)。秦小篆两字分开。两个字形相似,作声符时有混淆。以“氏”为声符生成的形声字有:
shì
舐(舐犊情深)
zhǐ
纸(纸上谈兵)
抵(抵掌,击掌,表示高兴,《战国策 · 秦策一》:“抵掌而谈。”)

祗(神祗;另读zhǐ,同“只”)
芪(黄芪)
以“氐”为声符生成的字有:
di
阴平:低(高低)
羝(公羊)
上声:抵(抵抗)
底(海底)
诋(诋毁)
邸(官邸)
砥(中流砥柱)
牴(牴触)
柢(根深柢固)
坻(宝坻县,地名,在河北)
骶(脊椎骨的末端)
以“氐”之形、“氏”之声生成的形声字有:
chī
鸱(古书上指鹞鹰)
坻(水中的小块高地)
zhī
祗(现作“只”)
胝(胼胝)
泜(水名,在河北)
相关链接
1.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说:“氏”字本义为木本,是植物之根,为象形字。后来被转注为姓氏的氏,取木之根本之意。夏商周三代,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2.汉·刘熙《释名》说:“纸,砥也;谓平滑如砥石也。”《集韵》砥、抵、坻均读如“纸”。氏、氐的读音在汉朝乃至宋似乎尚无有分别。

(dī)

古“柢”字。从氏下著一。
【按】柢,音dǐ,指樹木的根,引申有根本義。

*ter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 至也、 本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从氐。(十二篇下)
象手提物之狀。

(dǐ)

,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属皆从氐。”(丁礼切)
“氐”是“氏”的分化字,春秋早期金文作。黄德宽云:“氏、氐一字分化,参脂部端纽氐声。从氏派生之字如泜、坁、祇等均与地或止意有关。又引申而有对或抵意,遂派生、抵二字。抵触则有磨砺之意,故砥由是派生(或以为砥由止、对之义派生,砥砺又为其引申义)。纸因砥之平义而派生。”[1]段玉裁注:“氐之言抵也。凡言大氐,犹大都也。”徐灏《注笺》:“氐即根氐本字,相承增木为柢。……氐在下,故引申为高低之称。”太炎先生云:“今抵字当作氐,《说文》无底字,亦应作氐。”[2]《诗·小雅·节南山》:“尹氏大师,维周之氐。”毛传:“氐,本也。”《诗经》中“氐”还指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部落,又叫西戎,殷周时期分布在今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如《诗·商颂·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郑玄笺:“氐羌,夷狄国,在西方者也。”
氐部有三个属字,它们本义和抵、至有关。

5画 氏部 
(1) 中国古代民族名。殷周至南北朝时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东晋时曾建立前秦和后凉。
(2) 星宿(xiù)名,二十八宿之一。
 另见dǐ(80页)。


5画 氏部 〈书〉 通“柢”。树根;根本。
 另见dī(78页)。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