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13629,殷
……民……
按: 象以鋭器刺傷人目之形。卜辭殘缺。

甲骨文合集20231,殷
……民……

大盂鼎,殷周金文集成2837,西周早期
㽙(允)正氒民。

何尊,殷周金文集成5445,西周早期
自之(乂)民。

班簋,殷周金文集成4341,西周中期
隹(唯)民亡才(哉)。

王子午鼎,殷周金文集成2811,春秋中期或晚期
命(令)尹子庚殹民之所亟。
按: 人目之形訛變。

𦅫鎛, 殷周金文集成271, 春秋中期或晚期
(與)(鄩)之民人都啚(鄙)。

王孫遺者鐘,殷周金文集成261,春秋晚期
民人。

中山王方壺,殷周金文集成9735,戰國晚期
其即(得)民。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28,戰國
此以民皆又(有)眚(性)而聖人不可莫也。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25,戰國
信以結之,則民不伓(倍)。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一68,戰國
天道以(化)民(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戰國
幾(凱)俤君子,民之父母。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魯邦大旱6,戰國
亡(無)女(如)(庶)民可(何)。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從政(甲篇)8,戰國
罰則民逃。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8,戰國
子堯南面,舜北面,舜於是(乎)(始)語圥(堯)天地人民之道。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曹沬之陳20,戰國
毋穫(獲)民𣥜(時), 毋敚(奪)民利。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7,戰國
民又(有)不能也,鬼亡(無)不能也。

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157,戰國至秦
部佐匿者(諸)民田,者(諸)民弗智(知),當論不當?
按:秦文字寫作此形。小篆與此相似。

睡虎地秦墓竹簡·語書1,戰國至秦
古者,民各有鄉俗,其所利及好惡不同,或不便於民,害於邦。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60,戰國至秦
陰,先辱後慶。利居室,入貨、人民、畜生。

漢印文字徵
安民正印。

張家山漢簡·蓋廬46,西漢
天之生民,無有恒親。
按:漢隸變作“民”。

西嶽華山廟碑陽,東漢
功加於民,祀以報之。
按:增點。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

元騰及妻程法珠墓誌,北魏
民穆天清,資華重睿。

元敷墓誌,北魏
敷善政於汝俗,播禮教於四民。

馬天祥等造像記,北齊
道民王成人。
按:省形訛作“氏”。

賀屯植墓誌,北周
公率禮讓以□民,總威惠以御眾。

張軻墓誌,隋
弈葉民俊。

元濬墓誌,唐
宰民靈昌。
按: 當爲避諱缺筆。

李迪墓誌,唐
尚書左民部郎中。

王爽墓誌,唐
黎民魚之歌曰……
《説文》: “民, 眾萌也。 从古文之象。 凡民之屬皆从民。 , 古文民。 ”
“民” 甲骨文象以鋭器刺傷人目之形。金文形體有所變異。《説文》古文爲戰國楚簡字形。 秦文字隸變作“”, 《説文》小篆與此相似。 漢隸變作“民”。 石刻文字稍有變異。
“民”字甲骨卜辭殘缺,義不詳。一般認爲“民”古指奴隸,上古時代存在將奴隸一目刺傷以作爲標記的習俗,卜辭或當用作此意。金文“民”一般作“庶民”,即平民百姓,後世文獻多爲此意,如“黎民”。

民,甲骨文作,金文作,《説文》古文作,小篆作
甲骨文 “目”字作,金文作,都是帶眼珠的眼睛的象形,今考甲骨文 “民” 象以鋭物刺中眼珠之形,而金文則“目” 中無珠,僅顯示一物刺入眼眶。郭沫若説,周人初以敵囚爲民, 而以刺瞎一目作爲標記, 故認爲古 “民”字是 “盲” 的初文,實際應是 “氓” 的初文。從意義或語源上似約有兩端可説: 一曰民之言氓 (亦作 “甿”,今音讀méng)也,“氓”是 “民” 的增聲符字,明確爲隸人,故周代用 “氓”指稱居住在鄙野地區從事農業生産的奴隸,又用於賤稱。一曰民之言盲也,“盲” 字从亡从目,亡亦聲,言其無目。“民” 本指奴隸,後泛指民衆、人類。卜辭或指奴隸。銘文多泛指民衆。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形有訛變。從“民”字演變看書法中的寫法,可知自有淵源。

★常◎常


mín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以锥形物刺人眼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民”。上古有把抓获的战俘刺瞎眼强迫为奴的习俗,故本义表示奴隶,引申为老百姓、从事某种工作的人、民间的、非军事的等。
【辨析】
以“民”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声母为m,但韵母不同。mín:岷、苠、珉∣mǐn:抿、泯∣mián:眠。

mín

(金) (篆)
会意字,金文画的是:一根针刺向一只眼睛。古代抓来的奴隶往往要留下一些标记,用针刺瞎一只眼睛是其中之一。“民”乃“盲”之初文。“民”的本义就是不自由的人。后泛指人。土著为“民”,外来为“氓”。作意符生成的字有“氓”,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min
阳平: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顏。”——毛泽东《长征》)
苠(庄稼生长期较长,成熟期较晚)
珉(像玉的石)
缗(古代谥号用字)
上声:泯(泯灭)
抿(抿然一笑)
愍(同“悯”)
mián
眠(睡眠)

;(mín)

凡人形字,面皆向左。“君”作正面形,“臣”及小篆皆向右,歸向其君之意也。 古文中央似“母”字,上下似“弟”字,葢蚩氓之狀也。
【按】蚩氓,出自《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指敦厚的人。

mín

【析形】会意字。金文字形像以刃刺左眼之形,先民以敌囚为民,刺其左目作为标记。小篆、隶书字形讹变。
【释义】《说文》:“众萌也。”古代一般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臣对称。[民间](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非官方的)。[民不聊生](形容人民不能安定生活)。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In ancient character it looks like stabbing the left eye with a sword.In ancient times people considered as prisoners would be stabbed on the left eye as a mark.In Small Seal script and Official script,the shape of it changed.
【original meaning】The folk or the mass that is contrary to the monarch and sovereign.

*mjien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衆萌也。 从古文之象。 凡民之屬皆从民。 ,古文民。(十二篇下)
眼睛被刺瞎之俘虜,減少其抵抗力而便於管理。

(mín)

,众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属皆从民。,古文民。”(弥邻切)
甲骨文有字,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释为民,卜辞有残辞“疾民”(《合》13629)。[1]金文或作等。甲骨文、金文字形象以有刃物刺目之形,是“盲”字初文。许慎用“萌”来解释“民”,古“民萌”连言。段玉裁注:“古谓民曰萌。汉人所用,不可枚数。……(古文民)盖象萌生緐庑之形。”陆宗达先生认为,古文象俘虏被捆绑牵系之形,因此“民”的古文反映了由俘虏变为生产奴隶的形象。[2]
民部只有一个属字“氓”,云:“民也。从民,亡声。读若盲。”《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毛传:“氓,民也。”

mín

(5画)

【提示】第三笔是竖提,不是一竖、一提两笔。

*mín

5画 乛部 
(1) 人民;老百姓: ~意|~情|国泰~安。
(2) 按民族或职业等划分的人群: 汉~|藏~|农~|渔~|侨~|居~。
(3) 老百姓中间的;非官方的: ~歌|~俗|~风。
(4) 非军事的: ~航|~用产品。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