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释义

()


甲骨文合集2498正,殷
隹之其凡。

殷㝅盤,殷周金文集成10128,西周中期
子子孫孫永(壽)用之。

縣妃簋,殷周金文集成4269,西周中期
爵𢦚之戈。

小克鼎,殷周金文集成2796,西周晚期
王命譱(膳)夫克舍令于成周(遹)正八𠂤(師)之年。

散氏盤,殷周金文集成10176,西周晚期
襄之有司橐。

牧共作父丁簋,殷周金文集成3651,西周早期
牧共乍(作)父丁之食𣪕(簋)。

王子于戈,殷周金文集成11207,春秋晚期
王子(于)之用戈。

蔡公子義工簠,殷周金文集成4500,春秋晚期
蔡公子義工(之)飤(䀇)。
按: 增从戈。

𨟭大史申鼎, 殷周金文集成2732,春秋晚期
安之孫(𨟭)大史申。

子之弄鳥尊,殷周金文集成5761,春秋晚期
子□之弄鳥。

蔡公子果戈,殷周金文集成11147,春秋晚期
蔡公子果之用。

子劍, 殷周金文集成11578, 春秋晚期
子之用。

北子之子劍,近出殷周金文集録1224,戰國前期
北子之子之元用劍。

曾侯乙鐘(中三6),殷周金文集成326,戰國早期
割(姑)(洗)之宫角。

𧊒壺, 殷周金文集成9734, 戰國晚期
(以)𢝊(憂)氒民之隹(罹)不(辜)。

王命龍節,殷周金文集成12098,戰國
一檐(擔)飤之。

王子造匜,殷周金文集成10190,戰國
(子)造(之)𨗥(浣)。
按: 增从䖵。

古璽彙編4838,戰國
私公之鉨。

古璽彙編4831,戰國
私公之鉨。

古璽彙編216,戰國
□□之鉨。

古璽彙編4711,戰國
悊之。

古璽彙編4827,戰國
私公之鉨。

古璽彙編168,戰國
南門之鉨。

古錢大辭典1010,戰國
之。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31,戰國
折(制)爲君臣之義。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彭祖4,戰國
夫子之悳登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容成氏30,戰國
年而天下之人亡訟獄者。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5,戰國
“五至”既(聞)之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5,戰國
此之胃(謂) “五至”。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23,戰國至秦
令出之。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合陰陽118,西漢
一曰上之。

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617,西漢
將封之以璽稽。

銀雀山漢墓竹簡·守法守令等十三篇812,西漢
城守之備也。

增訂漢印文字徵
夏奉之印。

增訂漢印文字徵
萬之歲印。

蕩陰令張遷碑陽,東漢
君之先出自有周。

池陽令張君殘碑,東漢
西鄉侯之兄,冀州刺史之考也。

元誨墓誌,北魏
等翺翔之師,同遷延之役。

劉雙仁墓誌蓋,北齊
齊故劉使君墓誌之銘。

華嶽頌額,北周
西嶽華山神廟之碑。

青州勝福寺舍利塔下銘,隋
舍利塔下之銘。

碧落碑,唐
況倚閭分甘之澤。

禪師影堂紀德碑額,唐
唐恒嶽故禪師影堂紀德之碑。

李氏三墳記陽,唐
植之以□藝,博之以文行。

李神符碑,唐
大唐故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襄邑王之碑。
《説文》: “之,出也。象艸過中,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許慎所解形體結構不確。“之”字甲骨文、金文从止、一。“止”象腳形,表示行走。但是對於“止”下的“一”的含義,學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爲“一”是指到達的地點,有人則認爲是出發的地點。從意義上看,則“之”既可以表示出發、往,也可以表示到達。實物文字中多用作代詞或結構助詞。

之,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从止从一,“止”,足也。“一” 指示出發之地。本義是往某處去。文獻多用作代詞、副詞、連詞、介詞、助詞。卜辭、銘文多用作代詞,或用作助詞。提示: “止” 字三筆寫成,“之” 字可以理解爲 “止” 下加一横,四筆寫成,注意區别。
楚簡帛文作,沿襲古體。秦簡牘文作,古隸典型。按照楚秦簡牘文字形依次臨摹書寫,就能從根本上理解書體的演變大勢。參見470.止字條。

★常◎常


zhī表意,甲骨文、金文、小篆从止从一,止指脚趾,一指人所离开的地方,隶定为“之”。本义表示到某处去,假借为代词(代表人、事或物)、助词(表示修饰关系、领属关系、同一关系)等。
【辨析】
以“之”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zhī:芝。

zhī

(甲) (篆)
小篆由“止”(脚趾)与“一”合成。“一”有如“起跑线”,意思是从“一”起步,属指事字。谐“至”之音,本义为至、到。作意符生成的字有“乏”,现主要是作文言虚词。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zhī
芝(芝麻)

(zhī)

出也。从屮,从一。一,地也。
【按】之,古文作,象止(腳)離開某地前往他處。 小篆時,上部分變化作“屮”,象草木之形,以“一”指地面,進行了理據重構,表示生出。出,生出、滋長。

甲骨文;金文;zhī

[象形,像人動脚向前走。(《説文》:“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不確。之,助詞〈赤子之心。緩兵之計,不速之客〉;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代詞〈置之度外〉;虛用〈久而久之〉;到〈吾欲之南海〉。甲骨文“之”從止從一,像人向前方出走。)]
《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逆流而上去找她,河道險阻漫且長。)

*tjiəv

[甲骨]
[金文]

[小篆]《說文》: , 出也,象艸過屮,枝莖漸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六篇下)
足所踏之處即此處,標明所在地點。

(zhī)

,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
徐锴《系传》:“之者,枝也。象艸木之枝东西旁出而常连于根本也。”《说文》以“出”释“之”,意为生长出来。许慎根据讹变的字形,加以训释。甲骨文作,从人足在癅上,表示离开一个地方前往他处。《尔雅·释诂上》:“之,往也。”卜辞或用其本义,如:“甲戌卜,王之以射?”(《英》526)[1]卜辞中“之”还被借用为指代词,如:“辛酉卜,……翊壬戌不雨,之日夕雨,不延。”(《乙》5278)[2]金文作,用为第三人称代词,如齐镈:“氏易(赐)之邑(二百)又九十又九邑。”也用作指示代词,此,这,如何尊:“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3]文献中“之”多被借用为语助词,参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
之部只有一个属字“”,云:“艸木妄生也。从之在土上。读若皇。”

zhī

(3画)

【提示】3画,第二笔为横撇;旧字形4画,第二笔断为一横、一撇两笔。

*zhī

3画 丶部 〈书〉
(1) 往: 夫子将何~?|不知君之所~。
(2) 代词。
 1. 这;那: ~人|~子于归。
 2. 代替人或事物(只能作宾语): 取而代~|学而时习~|有过~而无不及。
 3. 虚用;无所指: 不了了~|堂而皇~|久而久~。
(3) 助词。
 1. 用于定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 国~瑰宝|鸡犬~声|邻里~间|听众~声|意料~中|十~八九。
 2. 用于主谓结构之中,取消其独立性,使变成偏正关系: 世界~大|历史~久|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