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 ) 甲骨文合集3999,殷 望乘。 按: 从大从 (“𣡌”之古文),會人登高之意。
 甲骨文合集6482,殷 辛酉卜, 㱿, 貞今 王从望乘伐下危受㞢又。

麥方尊,殷周金文集成6015,西周早期 王乘 (于)舟爲大豊(禮)。 按: 从大从木,“大”之腿部增加足趾形符號。
 格伯簋,殷周金文集成4264,西周中期 格白(伯)取良馬乘于 (倗)生。
 師同鼎,殷周金文集成2779,西周晚期 寽(俘)車馬五乘大車廿羊百。
 乘父士杉盨,殷周金文集成4437,西周晚期 乘父士杉其肈(肇)乍(作)其皇考白(伯)朙(明)父寶𣪕(簋)。 按: 變从木爲从几。
 匽公匜,殷周金文集成10229,春秋 匽(燕)公乍(作)爲姜乘𦨗(盤) (匜)。
 噩君啓車節,殷周金文集成12110,戰國 車五十乘。 按: 雙足與雙臂相交,突出足形。
 包山楚簡·遣策267,戰國 左尹 ( )甬車一𨍱(乘)。 按: 从車乘聲。
 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二26,戰國 𠅞(乘〔勝〕)生於㣽(怒), 惎生於 (乘)。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乙本)2,戰國 王曰: “𨊠(范)乘,𫊟(吾)倝(罕)又(有)白玉三回(圍)而不戔(殘)才(哉)! ”
 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乙種95,戰國至秦 軫,乘車、衣常(裳)、取妻,吉。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言仁之乘知而行之。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有車舟無所乘之。
 居延漢簡甲編六二13,西漢 乘方相車。
 北海相景君碑陰,東漢 故書佐劇乘禹字佰度。
 元濬妻于仙姬墓誌,北魏 姝彼靈人,奚不化乘。
 李挺墓誌,東魏 以功封千乘縣侯,食邑一千户。
 竇泰墓誌,北齊 藏器有待,乘風撫運。
 高淯墓誌,北齊 魏珠自負,照車多乘。
 馬少敏墓誌,隋 鋭意一乘,精心二諦。
 李神符碑,唐 南郊陪乘,貂璫絢美。 《説文》: “椉, 覆也。 从入、 桀。 桀, 黠也。 軍法曰乘。 , 古文乘从几。 ” 甲骨文从大从 (“𣡌”之古文), 會人登高之意。 西周金文从大从木, 並在“大”之腿部增加了足趾形符號。春秋金文突出人之雙足,戰國文字突出人之雙足與雙臂相交。 包山楚簡作“𨌤”, 爲“乘車馬”專字, 戰國文字或變从木爲从几。《宋本玉篇》: “椉,是升、是證二切。勝也,四馬也,升理也,計也,覆也,守也, 一也。 𠅞, 古文。 乗, 今文。 ”從出土材料看, 楷字“乘”字, 直到唐代尚未定型。乘★常◎常
表意,甲骨文、金文象人两脚登在树上之形,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乘”。本义读chénɡ,登高,引申为搭乘交通工具、驾驭、利用(机会等)、进行乘法运算等;又读shènɡ,引申为量词,古代称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 【辨析】 ❶以“乘”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一般读shènɡ:剩、嵊。 ❷乘/趁 这两个字都有利用(条件、机会)义,区别在于:“乘”多用于书面语,如“乘机、乘势、乘风破浪、乘胜前进”;“趁”多用于口语,如“趁早、趁黑、趁热”。 ❸乘/登/升/腾 见405页“腾”。 乘(10画) ❶chéng[乗椉] ❷shèng
 【提示】中间是竖,不是竖钩。中间右边的匕,撇与竖弯钩相接、不出头,不要错写成相交、 出头的。 *乘〔乗椉〕chéng10画 禾部 (1) 骑;坐: ~马|~车|~飞机。 (2) 利用(机会或条件);就着: ~机|~人之危|~便|~势|~胜追击。 (3) 佛教的教义: 大~|小~。 (4) 进行乘法运算。 (5) 姓。 另见shèng(365页)。
*乘〔乗 椉〕shèng10画 禾部 (1) 古代称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为一乘: 千~之国。 (2) 春秋时晋国史书叫乘,后通称一般史书: 史~。 另见chéng(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