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汉字 [二] “義” 在甲骨文、金文中的使用情况
释义

[二] “義” 在甲骨文、金文中的使用情况

屠宰羊以祭祀这个 “義”字的本义,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找不到文献的佐证了,这一方面说明 “義”字造字的时代早于甲骨文,另一方面也说明今天我们所见的甲骨文、金文材料,并不是当时的所有文字材料。在这个问题上,李学勤先生有过精辟的论述: 甲骨文决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所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字,已经是相当发展、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这里只讲一下字数。甲骨文究竟发现了多少不同的字,目前尚难精确统计,暂以现有的甲骨文字典来估计,已发现的字数超过五千。必须注意到,我们现在能见的甲骨,不过是当时全部甲骨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迄今埋藏地下,没有被发掘出来,另外一定又有许多当时已毁弃了。即使能看到全部甲骨,由于甲骨本身的性质限制,当时使用的文字也不会统统在甲骨上出现。所以,商代晚期文字的字数肯定大大超过五千之数。要知道,东汉的 《说文》所收字数是九千多个,今天我们常用的汉字仍不过六千左右。由此可见,把甲骨文看成中国最早的文字,无疑是不妥当的。”[21]甲骨文主要是记述贞卜的文字,所以当时使用的文字也不会统统在甲骨上出现,有的文字虽然在甲骨文中出现,但其意象也不会完全出现在甲骨文中,“義”字就应该属于这类情况。
甲骨文中, “義”字主要用作地名,例如“” (合集2982),释文为 “中䍩(yǎng養的古字)于義”。 再如“” (屯4197)释文为“于義”。用作地名的义与本义无关,属于假借字。其次用做“仪(儀)”, “仪仗”义。如: “”(合集27979) ,释为“弜 (jiàng)用義行,弗遘方。” “弜用”相当于 “勿”,“方”为方国名称[22]
从甲骨文开始,義字释为 “仪”,金文使之成为義字的常用义。清·朱骏声 《通训定声》中说: “经传多以仪为之。”
首先,许慎 《说文解字》释为 “義,己之威仪也,从我羊。” “己之威仪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仪仗、礼节、仪式。上面甲骨文例子 “弜用義行,弗遘方”中的 “義”就是此义。这个意义应该是由本义 “杀羊祭祀”引申而来,《尚书大传》 卷一下中有:“赞曰: 尚考太室之義,唐为虞宾。”郑玄注: “義当为仪。仪,礼仪也,谓祭太室之礼,尧为虞宾也。”[23]这种祭祀的礼仪,在金文中例子也很多,如: 《金文语料库》 中编号为8371的 《麦方尊》: “用龏(恭)義(儀)宁𥎦(侯), 孝于井(邢)𥎦(侯)。 ”[24]句中的“宁侯”,《周礼·考工记·梓人》释为 “祭侯之礼,以酒酺醢。”此句意为 “用恭敬的祭侯之礼仪,隆重地敬献给邢侯。”这个意义在周礼制度的建立中,成为礼制的核心内容。《周礼·春官·肆师》 : “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汉·郑玄注: “郑司农众云:古者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者为谊。”祭祀是商周时代国家的两件大事之一,祭祀时有严格的礼仪制度,王行王礼,诸侯行诸侯之礼,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可以逾越。[25]
一是指容仪、仪表、风度。祭祀时要求仪表庄严,态度虔诚,这样就使礼仪之仪,包含了仪容的意思。 这个意义在金文铭文中使用较多, 成为常用义。 例如: 《𤼈簋》 : “皇且(祖)考(司)威義(儀)”[26] (英明伟大的祖父、 父亲具有尊贵、 高尚的仪容品行) 。《虢叔旅种》: “旅敢啔(肇)帥井(型)皇考威義(儀)”[27]。《叔向父禹簋》: “共(恭)明德,秉威義(儀)。” (恭敬地奉行光明之德,保持威严的仪容。)[28]等等。据 《金文语料库》来进行统计,仅 “威義”一词,就有23条记录,说明这个意义的使用在周代已经非常普遍。
其次,由仪仗的庄严,仪容的端庄引申出善、美好的意义。这个意义在金文铭文中,主要用来描述过世的先人, 比如: 《金文语料库》 中编号为105的 《师㿾钟》 : “用喜𣵿前□綽永命義孫子□。 ”编号767的 《倗作義丐妣鬲》 : “倗乍(作)義丐𡚧(妣)寶(尊)彝。 ”为编号为4799的 《叔單簋》: “吊(叔)單乍(作)義公(尊)彝。 ” 编号为4845 《倗丐簋》: “倗丐乍(作)義𡚧妣)寶(尊)彝。 ”这个意义在春秋以后, 应用逐渐普遍, 比如:《诗经·大雅·文王》: “宣绍义问。”毛亨传: “义,善也。”唐·孔颖达疏: “义问犹令闻也。”全句译为 “明白地宣扬美好的名誉。” 《诗经·大雅·荡》 :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疆蘌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 (文王感慨地说: “唉唉,你们殷商人,你们要是用贤能,强硬 (权臣)心里多怨憎,谣言因此侵进来,盗贼因之被邀请。)集传: “义,善。” 《礼记·缁衣》 : “章义瘅恶。” 《释文》 引皇侃云: “义,善也。”成语当中还有 “彰善瘅恶”与 “章义瘅恶。”可为异文。
再次,由本义扩张,引申指适宜。杀牲以祭祀,是古代理所当然的、不可废弃的大事,所以 《释名·释言语》说: “義,宜也。”在金文铭文中,義字释为 “宜”的例子如: 《金文语料库》编号为7497的 《作冊益卣》 : “氒名(铭)義(宜)曰 (那铭文上适宜写上这样的话) : 子子孫孫寶, 不(丕)录(祿)(益)子。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如: 编号3546的 《师旂鼎》: “懋父令曰: 義(宜)(播)。 ” 189号的 《㿾钟》 : “義(宜)文神无彊(疆)。” 10252号的 《史墙盘》: “義(宜)𠀠(其)禋祀。” 10413号的 《𠑇匜》: “我義(宜)便(鞭)女(汝)千。”等等。金文以后,适宜、合理的 “宜”义,一方面继续使用,如 《易·乾》 : “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疏: “言天能利益庶物,使物各得其宜。”另一方面,由适宜、合理的意义再引申出正当、公正合于道义的 “宜” ,成为后世的常用义,在古籍中有大量的这方面的例子,如 《孟子·离娄上》 : “義,人之正路也。” 《荀子·大畧》 : “义,理也,故行。”
第四,表示情谊、恩义。《金文语料库》编号为137的 《秦公种》: “盩(戾)龢(和)胤(俊)士, 咸畜(蓄)左右。 允義, (以)康奠(協)朕或(國)。 ” (以安定和谐之策对待有才智之士,皆任用为官员,恭敬信义,以安定协理我国。)这里的 “义”,就解为情义。
第五,在甲骨文中,“义”字就被假借为地名,在金文中,“义”字不仅作地名,还用作人名。 地名如 《金文语料库》编号为3112的 《南宮柳鼎》 : “(司)義夷阳(場)、甸、史。” 義夷,古地名,此句译为 “掌管義夷地方的场人和甸、史之职。”用作人名的如: 编号为3020的《義仲方鼎》: “義中(仲)乍(作)氒父周季(尊)彝。 ”编号为257的《中義种》: “中義乍(作)龢种。 ”编号为2852的 《仲義父鼎》: “中(仲)義父乍(作)新𪧒(客)寶鼎。”编号为4688的《鄭義伯盨》: “奠(鄭)義白(伯)乍(作)旅盨。”
金文铭文中,除了上面五方面的意义使用状况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用来表示礼仪制度的准则。

随便看

 

汉语字词典包含450851条汉语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字词的释义详细解析,是汉语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23-2024 swrt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9:49:58